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中靜脈點滴,可增強療效。
【預後轉歸】
胸痺病程較長,易反覆發作。病之初多以實證為主,寒凝、氣滯、血瘀、痰阻之間相互影響。在實證形成的過程中,則陰、陽、氣、血漸虛,常互動出現,逐漸加重。胸痺如果治療及時,堅持用藥,病情輕者可以治癒;一般可以帶病延年;若失治或誤治,病情發展可成為真心痛,甚則可“旦發夕死,夕發旦死”。
【預防調護】
防治本病必須高度重視精神調攝,避免過於激動或喜怒憂思無度,保持心情平靜愉快。注意生活起居,寒溫適宜。
飲食宜清淡低鹽,食勿過飽。多吃水果及富含纖維素食物,保持大便通暢。忌菸酒等刺激之品。注意勞逸結合,堅持適當活動。發作期患者應立即臥床休息,緩解期要注意適當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堅持力所能及的活動,做到動中有靜。
【臨證備要】
1。胸痺治療應以通為補,通補結合。其“通”法包括芳香溫通法,如冠心蘇合丸、速效救心丸、麝香保心丸、複方丹參滴丸等;宣痺通陽法,如栝蔞薤白半夏湯、枳實薤白桂枝湯等;活血通絡法,如血府逐瘀湯、丹參飲、川芎嗪、三七總苷、冠心Ⅱ號、脈絡寧注射液等。臨證可加用養血活血藥,如雞血藤、益母草、當歸等,活血而不傷正。“補”法包括補氣血,選用八珍湯、當歸補血湯、四物湯等;溫腎陽,選加仙靈脾、仙茅、補骨脂;補腎陰,選加旱蓮草、牛膝、生地黃等。臨床證明,通法與補法是治療胸痺的不可分割的兩大原則,應通補結合,或交替應用。
2。活血化瘀法的應用:活血化瘀法治療胸痺不失為一個重要途徑,但切不可不辨證施治,一味地活血化瘀。臨床治療應注意在活血化瘀中伍以益氣、養陰、化痰、理氣之品,辨證配伍用藥。活血化瘀藥物臨床上主要選用養血活血之品,如丹參、雞血藤、當歸、赤芍、鬱金、川芎、澤蘭、牛膝、三七、益母草等。破血活血之品,如乳香、沒藥、蘇木、三稜、莪術、水蛭等,雖有止痛作用,但易傷及正氣,應慎用,不可久用、多用。同時必須注意有無出血傾向或徵象,一旦發現,立即停用,並予相應處理。
3。芳香溫通藥的應用:寒邪內閉是導致胸痺發作的重要病機之一,臨床採用芳香走竄、溫通行氣類中藥,如桂心、乾薑、吳茱萸、麝香、細辛、蜀椒、丁香、木香、安息香、蘇合香油等。實驗研究證實,芳香溫通類藥大多含有揮發油,可解除冠脈痙攣,增加冠脈流量,減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供血,同時對血液流變性、心肌收縮力均有良好的影響。
【醫案舉隅】
某,患者自1974年秋開始出現胸痛,突然發作,疼痛難忍,轉瞬即過,多在飽餐之後、激動之時、勞累之中或突遇驚恐情況下發作。胸痛發作時,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可使疼痛終止。近來發作頻繁,且胸痺持續時間長,心前區有壓榨感,痛引左肩,重時延至頸背,伴有冷汗出,心悸氣短,夜寐不寧。舌質紫黯,脈沉澀而短。心電圖提示:ST段下移,T波倒置,完全陛右束支傳導阻滯。證屬胸陽不振,氣滯血瘀,心肌失養。治擬寬胸通陽,行氣化瘀。
當歸20g,赤芍15g,桃仁10g,紅花10g,延胡索15g,瓜蔞25g,薤白15g,枳殼10g。
二診:上方服後,胸痛悉除,惟感氣短神疲,口乾心煩,心悸少寐。舌質紅,脈細弱。此乃氣陰兩虛,神不寧舍所致,治擬益氣養陰寧神法,加活血通脈之味。
黨參15g,麥冬15g,五味子10g,當歸15g,丹參20g,炒棗仁15g,炙甘草10g,黃芪30g,川芎10g。
以上方加減治療月餘,胸痛未再發作,其他諸症,亦漸消失。複查心電圖示ST段、T波均已恢復正常影象。追訪2年,一切情況良好。
按:本例初診系氣滯血瘀、胸陽不振之胸痺,治當行氣化瘀、寬胸通陽,故用桃仁、紅花、當歸、赤芍活血化瘀,延胡索、瓜蔞、薤白、枳殼寬胸通陽止痛。方證相合,胸痛悉除。二診出現氣陰兩虛、神不寧舍之症狀,改用生脈散加黃芪益氣養陰,當歸、丹參、川芎活血通脈,棗仁安神寧心。繼續治療月餘,胸痛未再作,諸症悉無。可見活血化瘀法不失為治療胸痺一個重要途徑,但切不可一味地活血化瘀,臨床治療應注意根據伴隨證候,辨證伍以益氣、養陰、化痰、理氣之品。
(周昇平等編著。當代名醫周嗚岐疑難病臨證精粹。大連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