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號,冊封通侯,食千戶,提升小將張詡為忠國將軍,可領兵五萬,直接受段冰調遣。
這一天,段虎所做出的一系列決策。給人一種感覺,像是要為將來段冰接替其王位做準備似的。漢國也是由這一天進入了兩王一後七輔臣的執政時代。
段漢的政局在有條不紊的變化著,而天下的政局也隨之變化了起來。段虎頒佈的納民令可謂是威力驚人,短短一個月地時間便接納了數以百萬計的流民,而且流民潮還在不斷地向江北湧來。大量的人口走失使得江南地各方諸侯勢力察覺到了危險,他們的兵源已經快要枯竭了,士兵死一個便少一個,迫於形勢江南吳國、南疆大猛、南疆三苗、南疆六大寨、兩州霸主天一道和南齊等六方勢力不得不坐下來和談。
和談只不過進行了一天,六方勢力便達成了協議,以現有地盤界線為基礎,各方方兵力後退五十里,暫時停戰,休養生息,任何一方如果擅自用兵則天下共討之。如此一來,江南迫於段虎的壓力,進入了難得的和平期。為了限制流民,各方勢力一方面封鎖邊境,用武力遏止住了流民潮,另一方面在勢力範圍內頒佈各種利民政策,以此拉攏民心。然而民心已亂,不是一兩項政策可以收攏民心的,更何況在一些貪婪短視之輩的眼中,這些政策則正好是他們斂財的機會,非但沒有將政策執行下去,反而虛報收束百姓的數量乘機向上面要更多地安民銀子。
雖然扼守要害的軍隊能夠有效地阻攔住流民離開,但是他們的阻攔並不能徹底打消這些流民離開已經滿目瘡痍的江南,他們甚至不惜南下從危險無比的海路向北遷移,在短短的三個月內,從江南移居江北的百姓就已經近千萬了,段虎的幽州和定州早已塞滿了人,剩下的流民也開始向北方錦州輸送,而御天公主和陳俊早已封鎖了邊境,不準流民進入。
這個規模巨大的流民潮最終平息實在段虎頒佈納民令的五個月後,而當流民潮最終停滯之時,江南各個州郡真可謂是十室九空,即便是三苗、大猛等南疆少數民族政權也是一樣。有將近一千三百萬人湧入了江北,御天公主和陳俊接納了大概三百萬人左右,而剩下的一千萬人全部被段虎收入囊中。雖然有一千多萬人,能夠成功的進入江北,並且安家樂業,但是在這整個遷徙過程中死亡在路上的人也多達百萬,為此段虎專門在已經撤銷的荊州流民安置營地內建造了一個無字碑,以紀念這次有史以來最大的流民潮,史上也稱這次流民潮為納民大遷徙,又名虎禍,意思就是段虎惹出的禍事。
第491章
大量流民的湧入令到漢國內各地府衙承受了巨大壓力,與流民一同而來的,還有治安、疾病等等問題,江南的一些世家和幫派也隨著流民潮湧了進來。對於這些問題,段虎處理得很簡單,普通流民全部由地方府衙來負責,而那些江湖幫派則交給黑熊處理,因為在黑熊的麾下有個專門管理江湖事務的衙門,最後那些江南的世家段虎決定親自插手,由四大世家自行解決。
在所有的應對策略上黑熊所用的手法最為激烈,在他的指揮下那些依附在段虎麾下的江湖門派們,使出了各種手段徹底剿滅那些想要趁火打劫的江湖幫派。其中親自率領幫中精銳的江南淮幫掌舵人王檀下場最為悽慘,雙腳剛剛踏上江北,便硬生生的被魔門和密宗掌門人聯手襲殺,最後連屍體也沒有留下,掉到江中餵魚了。
雖然流民帶了不少的麻煩,變相的阻礙了段虎對北疆的馳援,但流民所帶來的現實利益卻是顯而易見的。他們不但在短時間內提升了段漢的整體國力,而且還帶來了不少的江南能工巧匠,更主要的就是不少曾經在南齊擔任官職的武將也投靠了過來,在黑熊查驗無誤之後,便補充進了眼下人手最為短缺的廂軍中,擔任下級將領,更為厲害的將領則直接編入駐守各地的強兵之中。
在所有從江南投靠到段虎麾下的能人之中,以江南名將世家的檀家最受段虎矚目,檀家在南齊的地位就如同蒙家在大秦的地位一樣,可以說是軍中重臣,即便當年還未出名的洪峰也是拜在檀家上任老家主的門下才有今日的嶄露頭腳。然而也正是因為檀家與洪峰的關係密切,使得檀家也在七年前受到了南齊皇帝的猜忌,再加上這些年同為南齊名將世家的楊家打壓,檀家可以說是今時不同往日了。這七年來,檀家的旁系家族紛紛脫離檀家,投靠到大權在握的楊敬業和趙靜的麾下,而檀家嫡系也一再被打壓削弱,檀家在南齊軍中任職的子弟紛紛被楊敬業以各種莫須有的罪名趕出了軍隊,更有甚者他們還因為一句怨言而被南齊的密談狀告心有不軌、意圖謀反。
為了能夠生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