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當初,尚書左丞馮元常為高宗所信任,高宗晚年多病,各部門奏事,常說:“朕身體不好,可先與馮元常商量再奏報朕知。”馮元常曾私下對唐高宗說:“皇后威權太重,應該稍加抑制。”唐高宗雖然不能採納,但認為他說得很對。及至太后行使皇帝權力,各地爭相報告吉兆;嵩陽縣令樊文進獻一塊吉祥的石頭,太后命在朝堂向百官展示,馮元常上奏說:“這種獻石的行為涉及討好和欺詐,不應當欺騙天下人。”太后因此不高興,調馮元常出任隴州刺史。馮元常是馮子琮的曾孫。
'21'丙午,太常卿、同中書門下三品武承嗣罷為禮部尚書。
'21'丙午(二十七日),太常卿、同中書門下三品武承嗣被免去相職,改任禮部尚書。
'22'栝州大水,流二千餘家。
'22'栝州發大水,沖走二千餘家。
'23'九月,甲寅,赦天下,改元。旗幟皆從金色。八品以下,舊服青者更服碧。改東都為神都,宮名太初。又改尚書省為文昌臺,左、右僕射為左、右相,六曹為天、地、四時六官;門下省為鸞臺,中書省為鳳閣,侍中為納言,中書令為內史;御史臺為左肅政臺,增置右肅政臺;其餘省、寺、監、率之名,悉以義類改之。
'23'九月,甲寅(初六),唐朝大赦天下,更改年號,旗幟都用金色。八品以下官員原穿青色服裝的,現改穿深青色。改東都洛陽為神都,改宮名為太初。又改尚書省為文昌臺,左、右僕射為左、右相,六部為天、地、春、夏、
秋、冬六官;門下省為鸞臺,中書省為鳳閣,侍中為納言,中書令為內史;御
史臺為左肅政臺,增設右肅政臺;其餘省、寺、監、率的名稱,全部按意義分
類加以更改。
'24'以左武衛大將軍程務挺為單于道安撫大使,以備突厥。
'24'唐朝任命左武衛大將軍程務挺為單于道安撫大使,以防備突厥。
'25'武承嗣請太后追王其祖,立武氏七廟,太后從之。裴炎諫曰:“太后母臨天下,當示至公,不可私於所親。獨不見呂氏之敗乎!”太后曰:“呂后以權委生者,故及於敗。今吾追尊亡者,何傷乎!”對曰:“事當防微杜漸,不可長耳!”太后不從。己巳,追尊太后五代祖克己為魯靖公,妣為夫人;高祖居常為太尉、北平恭肅王,曾祖儉為太尉、金城義康王,祖華為太尉、太原安成王,考士為太師、魏定王;祖妣皆為妃。裴炎由是得罪。又作五代祠堂於文水。
'25'武承嗣請太后追封她的先祖為王,建立供奉武氏七代祖先的祖廟,太后同意。裴炎進諫說:“太后是天下人的母親,應當表明最大的公心,不可偏私於自己的親屬。難道看不見呂氏的失敗嗎!”太后說:“呂后將權力交給活人,所以失敗。現在我追尊死者,有什麼損害呢!”回答說:“事情應當防微杜漸,不可讓不良現象發展。”太后沒有聽從他的勸告。己巳(二十一日),追尊太后五世祖父武克己為魯靖公,五世祖母為夫人;高祖父武居常為太尉、北
平恭肅王,曾祖父武儉為太尉、金城義康王,祖父武華為太尉、太原安成王,父親武士為太師、魏定王;高祖母、曾祖母、祖母、母親都為王妃。裴炎由此而得罪。又營建上述五代祖先的祠堂於文水縣。
時諸武用事,唐宗室人人自危,眾心憤惋。會眉州刺史英公李敬業及弟令敬猷、給事中唐之奇、長安主簿駱賓王、詹事司直杜求仁皆坐事,敬業貶柳州司馬,敬猷免官,之奇貶栝蒼令,賓王貶臨海丞,求仁貶黟令。求仁,正倫之侄也。尉魏思溫嘗為御史,覆被黜。皆會於揚州,各自以失職怨望,乃謀作亂,以匡復廬陵王為辭。
當時武氏親屬掌權,唐皇族人人自危,大家心中悲憤惋惜。正好眉州刺史英公李敬業和他弟弟令李敬猷、給事中唐之奇、長安主薄駱賓王、詹事司直杜求仁都因事獲罪,李敬業被降職為柳州司馬,李敬猷被免官,唐之奇被降職為栝蒼令,駱賓王被降職為臨海丞,杜求仁被降職為黟縣令。杜求仁就是杜正倫的侄子。尉魏思溫曾任御史,再次被罷黜。他們都聚會於揚州,各自因失去官職心懷不滿,便陰謀作亂,以挽救恢復廬陵王的帝位為藉口。
思溫為之謀主,使其黨監察御史薛仲璋求奉使江都,令雍州人韋超詣仲璋告變,雲“揚州長史陳敬之謀反”。仲璋收敬之繫獄。居數日,敬業乘傳而至,矯稱揚州司馬來之官,雲“奉密旨,以高州酋長馮子猷謀反,發兵討之。”於是開府庫,令士曹參軍李宗臣就線坊,驅囚徒、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