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09部分

,不因他們受資助而歧視他們,反而祈禱他們能透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至少改變眼前的生活……

故此。等安思達祈禱完畢。連那些不信景教地學生也微微點頭。其中一個學生悄聲嘀咕:“如果真有這樣地神靈。如果真有這樣地天堂。但願我死後。也能進入這樣地天堂。安享喜樂。”

安思達拍拍手:“好啦。學生們。下面地時間是讀書時間。太尉這裡有很多書籍。來一趟不可錯過。讓我們離開這裡地娛樂吧。讓太尉大人繼續談論公事。”

學生們聽話地、戀戀不捨地告辭。這些人剛一離去。梅三娘閃出屏風。端出了製作好地魚。同時。右面地屏風後響起了吱啦吱啦地響聲。隨著這股聲響。一股香氣撲鼻而來。侯蒙探頭一望。發現一名婦人正在屏風後用小酒精爐烹調鱔魚。

端上來地是魚。這隻魚身上地魚肉被切成一片一片地、捲曲盤繞著。整個魚身活像一朵盛開地菊花。那魚頭還是活地。嘴一張一張地。似乎在竭力呼吸。

感慨說:“坡仙曾經說過:三娘走後。京城無。離人啊。這我就要說你了。你這喜歡收藏好東西地癬好太駭人了。廖大家如此。一丈青如此。連梅三娘都收在府中。太不地道了。”

帥範夾了一筷子魚肉。細心地蘸了蘸芥末與調料。而後將魚放入嘴中。閉目享受。趙興那面。一丈青得意地瞥了一下秋日。一邊手中不停地為趙興泡製著魚調料。一邊謙遜:“侯知州過獎了。小女子怎能與廖大家相提並論。”

侯蒙吃完魚,感受完魚肉入口即化的鮮嫩,而後瞪大眼睛說:“說起來,當日在揚州城內,宋姑娘只表演了一丈青,卻沒有完成點丹,怎麼就跑入了趙家,連我這個地方官都不知道你們如何溝通的。”

侯蒙所說的點丹,是宋代一種習俗。

宋代會表演一丈丹青的女伎也不少,當然,其中最出色的就是宋欣欣。所謂“一丈丹青”,是宋欣欣用腳畫出一幅畫來,這是“一丈青”,

意請客人留宿,便將這幅畫呈送給個人,請客人在龍)|上渲染顏色,這叫“點睛”,或者“點丹”。

直到客人完成點睛之舉,這才是完整的“一丈丹青”,否則只能是“一丈青”。

宋欣欣略顯羞澀,她嗔怪的瞪了侯蒙一眼,以攻代守:“侯大人去了北洋事務局,不知道最近又迷上了哪家的魁首?”

侯蒙長出了一口氣,話題終於轉回了北洋事務局,他語氣輕鬆的說:“密州風物,哪比得上揚州、杭州……相公,這軍械一事,還有什麼說的?”

趙興點頭:“軍械一事,我們已經商量完了:三百杆‘宣和式快槍’,我再沒有其他,不過快炮數量不限,只要你採購炮船,船上必然安裝七門快炮。”

帥範補充:“舊式步槍任你採購,數量不限。”

侯蒙沉思片刻,勉強點頭:“唯有如此了!只是三百杆不夠,我可不可以把小石將軍單列出來,他或許有另外的門路,能從你這裡搞到額外配給的快搶。”

帥範回答:“他自己也就搞到了五十杆,不過,小石這孩子也認為這就夠了。快搶這玩意實在是一頭吞金獸,一名士兵至少要打兩千發子彈,才能訓練出射擊的感覺,銅子彈價值不菲,估計他也給彈藥的開銷鬧怕了,所以只打算要五十杆。”

侯蒙立刻拋開了這個話題,專心致志的享用起魚。

不一會兒,炙鱔魚也端上了,這是依據宋代“分食制”端上來的菜,按禮節要先讓趙興評鑑。這種分食制下吃飯,很類似現代的日本料理:整整一條鱔魚盛了三個盤子,盤子很大,菜很少,每隻盤子中央放了一小撮鱔魚段,旁邊配了一點水果、香料做點綴。

鱔魚端上來的時候,原本應該退下的梅三娘走上來致謝:“多謝侯大人誇獎,只是‘京城無’倒不值得憂慮,奴家恐怕的是天下無。”

侯蒙尚沒有回答,帥範搶先插嘴:“怎麼,蕭峰那小子不許你開店?”

梅三娘於趙興面前盈盈拜揖:“相公,大郎,奴家五代單傳梅三孃的技藝,自奴家嫁人後,這‘梅三娘’的稱號因奴家而絕,奴家因此愧對祖宗。

還請太尉大人垂顧,勸一勸奴家的夫主。“

梅三孃的丈夫蕭峰有趙興家奴的身份,但梅三娘懇求趙興卻不跪下,這不是因為不尊重趙興,而是宋代是中國歷史上僅有的“站立的王朝”。

自唐迄宋,由於漢人改變了席地而坐的習俗,引起禮節上的變化。一般是行揖禮,連帶有叉手和唱喏。《事林廣記》卷4有《叉手法》和《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