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班婕妤不具備政治謀略——我們看一下成帝的政治處境。
當時王太后權傾一時,外戚專政,把持朝政的主導權不在皇帝,而是王太后的兒孫。失去權力的成帝對外不能施展自己的抱負,只好放縱情慾,在聲色犬馬裡釋放自己的鬱悶。
這樣一位皇帝,要賢惠的班婕妤何用?
可惜有才華的班婕妤沒有看透這一點,如果她稍微有些政治頭腦,想做自己理想裡的賢內助,自當幫助皇帝奪回權力。可她沒有,她只是以身修德,勸誡皇上把心思放在政事上,成為所謂的有道明君——成帝不是不想做,是做不了。
所以,班婕妤儘管才華橫溢、美麗端莊、賢淑明理,卻一不能幫成帝奪回皇權,二不能陪成帝縱情享樂。失寵,是必然的結果。
也就因此,趙氏姐妹成功地奪取了那個男人的寵愛,而楷模般的婕妤只能孤寂一生。
令人嘆息的是,這位一直成為楷模的女子卻有不同於寶釵的一點。
寶釵無情。
大觀園抽籤玩,成為牡丹花的寶釵,判詞是“道是無情也動人”。這個女人理性得近乎無情,對寶玉、對母親、對長輩、對姐妹,理性得失去人性,這是很多人不喜歡寶釵的原因。因為她不是性情中人。
但班婕妤對這個男人,是動了真情的。
才女命薄,也多情。
成帝也許並不明白,這輩子真正愛他的,就是這一個讓他敬也讓他畏的楷模——
她被成帝拋棄在太后的長信宮裡,對這個無情的男人依然戀戀不捨,回憶往昔恩愛,寫下著名的《團扇詩》,覺得自己還不如做一隻烏鴉,能天天看見那個男人的身影。
成帝駕崩,自請守墓,日夜對著那個男人的墳墓,寂寞地焚香。五年,從日出的朝陽到日落的餘暉,往昔恩怨如煙去,一代才女寂寞而終。
留下的,是沒有實現的抱負、沒有表白的深情、沒有勝利的爭鬥、沒有恩愛的惘然、沒有唱完的詩篇……
八。解憂公主:一個人的戰爭(1)
[人物小傳]:劉解憂,西漢第三代楚王劉戊的孫女,為了維護漢朝和烏孫的和親聯盟,奉命出嫁到西域的烏孫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