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1部分

第二編 救亡高潮(1933。1~1937。7。6)

第六章 日本加緊蠶食華北、內蒙,中華民族危機加深

第二節 日本對華北主權的逐步攫取

日本對華北的侵略活動,在1933年“榆關戰役”之後逐漸加強,伴隨其分離華北政策的醞釀和形成,日益加劇了對華北主權的攫取。在中國方面,由於執政的國民黨以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為基本著眼點,仇視中國共產黨和人民的革命運動,實行“攘外必先安內”政策,將中國共產黨視為心腹之患和主要敵人,將“剿共”放在第一位,而對日本的侵略,則採取一再妥協退讓的政策,並壓制人民的抗日救亡運動,因而不能形成抵禦日本侵略勢力的有效力量,以致日軍在華北的侵略行動一再得手。中華民族處於生死存亡的日益嚴重的危機之中。

一、張北事件、察東事件與《秦土協定》

察哈爾省為宋哲元第29軍駐防地區,察哈爾省的張家口、張北兩城,乃華北重鎮,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日軍在其“華北政策”以及“內蒙工作”的方案中,都十分重視這一地區,其矛頭常首先指向張北、張家口等要地。

(一)張北事件

日軍制造的張北事件,共有兩次。

1934年10月27日,日本的中國駐屯軍參謀川口清健、外交書記生他田克已等一行8人,以前往內蒙“旅行”為名,未經報告中國有關方面,即出發前往多倫。到達張北南門時,企圖立即穿行而過,守門衛兵及保安隊索查證件,盤查約40分鐘後放行。10月29日,日本駐張家口代理領事橋本正康,向駐軍第132師提出抗議。30日,駐北平武官高橋坦向宋哲元提出強烈抗議。

11月25日,宋皙元令第132師師長趙登禹向日軍道歉,並於29日將直接責任者連長免職後,日軍才暫告罷休。

1935年6月5日,日本關東軍駐阿巴嘎特務機關的4名軍人,奉該特務機關長盛島角芳的派遣,以“旅行”為名前往張家口,潛入察哈爾境內偷繪地圖。當其乘卡車由多倫去張家口,途經察省張北縣城南門時,因無護照,被哨兵暫時扣留,但宋哲元怕觸怒日方,下令放行。

第二天上午,駐軍將4名日本軍人“禮送出境”。然而,日本駐張家口領事館卻誣稱日方人員在張北受到“非法監禁”,在向關東軍司令部報告的同時,於6月11日由領事橋本正康和特務機關長松井源之助出面,向國民黨察哈爾省政府民政廳長、第29軍副軍長秦德純提出抗議,並提出向日方道歉、處罰責任者和保證今後不發生類似事件等三條無理要求。松井還宣稱:“五天之內得不到答覆時,我軍將採取自由行動。”'〔日〕《現代史資料》8,美鈴書房,1982年版,第94頁。' 這就是第2次張北事件。

(二)察東事件

1935年1月,日軍曾製造了第1次察東事件。1月18日,關東軍司令部發表宣告,誣稱駐守熱察邊區的宋哲元部有礙行政,曾限該部於上年12月31日撤退而未履行,故決定要以武力驅逐宋軍。1月19日,日本駐華公使館武官高橋坦向第29軍軍長兼察哈爾省主席宋哲元提出警告,胡說獨石口到沽源一帶中國軍隊所駐守地方,屬熱河省豐寧縣境,要求中國軍隊迅速撤出,否則將採取“斷然態度”。宋哲元根據何應欽的指示,於20日派察省民政廳長秦德純面晤關東軍駐張家口特務機關長松井源之助,表示願意讓步取得和解。但日軍於1月22日以步炮兵1000餘人,偽軍2000餘人,向長梁、烏泥河、獨石口一帶發起進攻,日機配合日軍的地面攻擊,連日轟炸獨石口、東柵子等地。2月2日,中日雙方代表在大灘達成協議。2月4日,北平軍分會公佈了“大灘口約”。議定日軍即返固原防,二十九軍亦不進入石頭城子、南石柱子、東柵子(長城東側之村落)之線及其以東之地域。

日軍透過製造這次察東事件,削弱了中國政府對沽源縣長城以東地區的控制。5月,日軍更把察東沽源縣的小廠、石頭城子、烏泥河、北石柱子、長梁、斷水梁等地,劃為“熱河豐寧縣第六區”,設定“國境警察隊。”並以日本軍官名字改變地名,如長梁改稱林田堡(日軍隊長林田)、烏泥河改稱松田堡(日軍隊長松田)。'天津《益世報》1935年5月5日。'

6月,日軍再次製造了第2次察東事件。

11日,熱河日偽軍在察東發動新的軍事進攻,熱河偽軍進犯東柵子。12日,偽滿國境警察隊進犯小廠。'〔日〕《現代史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