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的。”威廉默默的說道。
“陛下有更好的辦法?”赫伯特眼睛一亮的說道。
“沒有。”威廉道。
“陛下一定是有什麼想法想要告訴我吧。”赫伯特微笑著,一副“悟空,你又淘氣了的表情”。
“我是再想,如果我們拖延或者直接拒絕英國人的要求,走投無路的格萊斯頓首相會不會鋌而走險把英國推向戰爭的軌道的呢?要知道在這種情況下,內閣提出戰爭的決定,保守黨議員是沒有道理反對的,否則就會給格萊斯頓借坡下驢了。”
赫伯特聽後琢磨了一會,大體明白了“借坡下驢”的意思。然後緩緩的說道:“陛下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這大概就是兩黨制的弊端,黨派利益高於國家利益。如果英德兩國為此爆發戰爭,雙方都會損失巨大的,最終不會有贏家。”
“這個道理誰都懂得,就怕格萊斯頓被逼急了,要和保守黨人來個魚死網破啊!那樣,我們就真成了英國政治內鬥的犧牲品了。而且我的擔心並不算離譜,這種直接的武裝衝突以及南美硝石巨大的戰略價值足以讓英國的將軍們認真考慮動用戰爭手段了。”
“不過,就我判斷,保守黨不會真的希望英德開戰,最後關頭他們一定會妥協,索爾斯伯裡不是一個不負責的人。”赫伯特猶豫了一下說道,在他的潛意識了,英德兩國開戰在一般情況下是不可能的事情,何況眼前的危機發生在遙遠的殖民地,對歐洲局勢的影響十分有限。對於英國來說,在缺乏盟友的情況下,單獨對抗歐洲任何一個大國都是得不償失的。因為這不是1v1的比賽,而是有五名選手參加的淘汰賽。任何的“鷸蚌相爭”都必然出現“漁翁得利”的結果。
“嗯,該說的話,我都已經說了,你回去後好好想想,然後準備給英國人答覆吧。”
“是的,陛下。”
望著赫伯特離去的背影,威廉再次陷入了沉思。
第一百五十一章 政爭
威廉並非不清楚赫伯特所想,一般來說,歐洲各大國都希望自己是最後一個出牌的人,英國和俄國,尤其是前者因為地理的原因,往往能做到這一點。利用大陸各國的矛盾,英國人隨心所欲的加入戰爭,又隨心所欲的退出戰爭,由是,他們從七年戰爭以來的歷次歐洲大戰中都撈足了好處。
出於對自身海軍的絕對信任,英國人在即使面對拿破崙那樣的強大對手時都毫不退縮,所以,在危機來臨的時候,英國不會畏懼任何對手。他們要做的只是利益的權衡。
赫伯特之所以並不害怕英國乃是因為他認為英國不會因為這點小事而想要和德國開戰,至於開戰後的結局,大家都沒有任何懷疑:一定是以德國的失敗求和而告終。
在出售了大批逾齡戰艦後德國的海軍總噸位只有英國的20%,皇家海軍只要一聲令下,全世界海洋上的德國商船就只能老老實實窩在家裡。而且英國還可以從容封鎖德國各個殖民地,甚至派陸軍奪取。
即便考慮到法國和美國的因素,英國不在公海上攔截非德國的貨船,德國也不會出現各種物資短缺的情況,但是財政和國力的損失是巨大而難以挽回的。因為德國沒有任何反制措施,根本不可能打敗英國。
首先,這場發生在南美的糾紛和法國無關,法國不會因為德國單方面的利益而和英國敵對;其次,德國對於比利時或者丹麥的攻擊雖然可以打擊英國,但是也必然遭到法國和俄國的強烈反應,更何況還有個師出無名的問題;至於發動陸軍在英國本土登陸更是天大的笑話,拿破崙和希特勒都未能實現的壯舉,威廉想都不敢想,除非他打算把德國帶入毀滅。
所以,當威廉把自己的擔憂說出來後,赫伯特也開始認真的考慮。
眼下的歐洲形勢和兩年前又有很大的不同,德國和哈布斯堡帝國結成緊密的同盟,也就等於德國把波蘭人、匈牙利人和奧地利人都團結起來,這般強大的實力或許還無法和拿破崙全盛時期媲美,但是卻已經造成了歐洲勻勢的失衡。
在這種情況下,英國主動出手抑制德國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雖然雙方的矛盾還沒有到達必須用戰爭來解決的程度。
倫敦,索爾斯伯裡侯爵的家中。
侯爵的家位於倫敦北部的一座不大的莊園裡,自從安託法加斯塔衝突以來,英國的政界風雲激盪,其幕後的重要推手正是這位現任的保守黨主席。
索爾斯伯裡出身於歷史悠久的塞西爾家族(cecil),其先祖自伊麗莎白女王時期起,便曾擔任朝廷重臣。早在1870年代,索爾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