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4部分

,而且這裡可是南部美洲的中心地帶了,哪裡會有那麼多人。”伍爾夫搖搖頭不以為然的說道。

“中尉,我們這次紮營要在這裡停留多久啊!”幾個士兵嚷嚷著問道。

“據說是要到雨季結束的,至少還有3個月時間。”伍爾夫一邊指揮著士兵收拾帳篷,一邊說道。

地處低緯度的南美中部,雨季時候,或者暴雨連連潮溼悶熱,或者烈日當頭,簡直要把人烤焦。

今天就是一個大晴天,士兵們迎著爆裂的紫外線,面板被曬得生疼,腦門上更是起了一頭的痱子。

巴拉圭方面對於這群不速之客倒是沒有表現出特別敵意,在清楚了馬克西米連的意圖後,便給他們在城市東北部一塊地勢較高的地方找了一片空地,作為紮營只用。那年頭看到一大群歐洲來的人是相當稀罕的事情,更何況“保安旅”的兵力超過了巴拉圭的陸軍總和。他們就是想找麻煩,也要掂量掂量自己的斤兩才行。

接下來的一週裡,這群突然到達的‘大號旅遊團’給亞松森當地的商業注入了活力,小販們手裡的熱帶水果、小工藝品以及各種地方特產頻頻脫銷。

如果事情就這樣持續三個月,馬克西米連就可以帶著他計程車兵,在雨季將要結束時,沿著皮克馬約河或者貝爾梅霍河起程前往胡胡伊了,那樣的話倒是皆大歡喜的。

不過,此時的巴拉圭局勢猶如一座火山,正處在爆發的前夜,馬克西米連的到來更是加劇了“地殼”的運動,岩漿即將噴湧而出。

第六十七章 巴拉圭

1860年代,世界上除了普魯士發動的三次王朝戰爭外,南美洲還發生了一場規模很大的巴拉圭戰爭。

巴拉圭總統洛佩斯領導他的人民和巴西、阿根廷、烏拉圭三國同時作戰,後者聯合起來面積和人口相當於巴拉圭的40倍。

戰爭持續了4年,巴拉圭軍隊在給於對手沉重打擊後,終於“好漢架不住人多”,在1870年宣告失敗。

戰後的巴拉圭民生凋敝,人口更是從戰前的50多萬,下降到只有22萬人,其中成年男子只有十分之一。

國內各派系在爭權奪利的同時,也面臨著國家破產的危機。戰爭不僅結束了巴拉圭作為“南美唯一不欠外債國家”的歷史,而且高達300萬英鎊的債務根本就是這個小國所難以負擔的。

好在洛佩斯父子時代,幾乎全部財產都是國家所有,包括幾乎全部土地和大部分工業。

在1883年和1885年,政府對公共土地所有權進行了大規模出讓。優質土地的價格僅為每平方公里不到10英鎊,山林、無法灌溉的牧場,河岸灘塗等劣質土地最低每平方公里只要6先令。(沒錯,是平方公里而不是公頃)

但是政府不鼓勵小買主,規定每筆交易不得小於10平方公里。

即使價格這樣便宜,因戰爭和政治混亂而破產的巴拉圭農民也賣不起他們曾經廉價向國家租種的農田。

於是,南美版的圈地運動開始了。農民們下降到農場僱工的地位,被迫將他們的勞力和產品交給私人大地主。

另一方面,總統卡瓦列羅等政府高官們們卻發了財,因為他們可以向國家銀行貸款購買最好的產業。他們獲得土地證書後,就可以或者經營自己的大莊園,或者將土地賣給外國投機商,牟取暴利。(這個過程好熟悉啊)

漸漸的,國外資本,主要是英國資本和阿根廷資本控制了巴拉圭的經濟。農民們被死死拴在莊園的土地上,生活甚至不如中世紀的歐洲農民。至少歐洲貴族們多少都懷有一些普世主義情懷。

這種情況下,許多受過教育的巴拉圭人不滿卡瓦列羅的賣國政策,更不滿選集中的舞弊和隨之而來的官方貪汙**。到1887年便形成了一個稱為“民主中心”的反對派集團。

參加“中心”的既有老軍團派和老洛佩斯派中於沒有分到好處的一撥人,更有新一代青年理想主義改革派,他們追求廉潔政府、自由企業和文人控制軍隊。這也是巴拉圭先總統老洛佩斯的追求,其實巴拉圭是1850年代南美最發達的國家,儘管地理位置不好,但人的因素決定一切。

1890年“民主中心”改組為自由黨和執政的“全國共和聯盟”徹底擺開架勢,準備大幹一場。

“民主中心”的帶頭大哥叫巴雷羅,其父曾是1870年戰敗被殺的小洛佩斯總統在歐洲的代理人。

巴雷羅少年時候曾親眼目睹了巴黎公社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最後的慘烈結局,這一特殊的經歷不僅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