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4部分

首次嚐到美元霸權的甜頭而欲罷不能。但遺憾的是,當時各國政府手中的美元可以在美國財政部直接兌換成黃金,這卻讓美國政府甚為頭痛。

美國精英有意讓美元變成一文不名的白條

朝鮮戰爭之後,美國企業大量在歐洲投資,到1966年達到4000多家。僅在英國,美國投資的企業就佔到全英企業的14%。美國公司持有的長期海外資產從1949年的270億美元增加到1960年的620億美元。當時有學者指出,全世界除美國與蘇聯之外的第三大經濟體是美國在歐洲的工業。就連美國最忠心的小弟英國首相哈羅德·威爾遜也痛斥美國把英國人變成工業奴隸,甚至斷言,如果美國工業繼續在英國發展,那麼英國人“變成這個工業社會的伐木工人和運輸工人”,而美國“將享有在技術先進的生產部門中日益增長的壟斷”。

實際上,美國控制的本土及海外企業的競爭力正在下降。在一片白紙上可以畫出最美的圖。歐洲與日本戰後的一窮二白反而讓企業的固定資產得到完全的更新,而美國企業的固定資產都是幾十年的陳貨,競爭優勢逐漸喪失。歐洲與日本的產品越來越有競爭力。美國與歐洲、日本之間的貿易順差漸漸變成了貿易逆差。很快,美國在海外的直接投資逐漸被貸款這樣的間接投資形式所代替。無論是貸款還是貿易逆差都是以美元作為結算單位與金融工具,到1958年,各國中央銀行所掌握的美元總額超過了美國的黃金儲備,1949年,美國的黃金儲備比美國的外債總額多180億美元。到1960年10月,美國的外債總額比黃金儲備還多8億美元。

1961年美國介入越南戰爭後,美國政府既要支付巨大的軍費開支,還不能降低美國人的生活水平,只能用美元來交換西歐與日本的產品,結果出現了嚴重的貿易赤字,欠下了大量外債。按照佈雷頓森林體系的要求,外債只能用黃金支付,但美國卻發行了美聯儲特別債券和美國短期國庫券用來償債。這樣就相當於將美國政府的開支轉嫁到西歐與日本的頭上。對此,法國總統戴高樂批評說:“美國享受著美元所創造的超級特權和不流眼淚的赤字。它用一錢不值的廢紙去掠奪其他民族的資源和工廠。”他指責美國事實上向歐洲輸出通貨膨脹來為越南戰爭融資,美國只要印刷沒有相應的黃金儲備做支撐的美元就可以剝削歐洲與日本。

各國央行手中的美國短期流動負債都超過了美聯儲黃金儲備總量,美元信用急劇下降。結果各國均紛紛用貿易順差賺取的美元來兌換美聯儲的黃金。1961年年底,為了阻止美國黃金外流,美國說服歐洲各國央行在英格蘭銀行設立一個國際黃金總庫。這個黃金總庫一旦發生擠兌,黃金損失量的50%由美聯儲支付,其餘50%由英國、西德、法國、義大利、比利時、荷蘭和瑞士共同支付。這個協定看起來是為了維護各國的利益,其實當時只有美國黃金被各國兌換,本質上無非是用其他國家的黃金儲備來支撐美國的收支平衡。但這對美國外債越來越高與黃金儲備越來越低的勢頭毫無扭轉作用。

1963年6月,為了穩定美元幣值,肯尼迪總統簽署第11110號行政令,宣佈將美聯儲的貨幣發行權轉移到財政部。由於黃金儲備量不足,肯尼迪總統將財政部金庫裡的白銀作為新增的發行儲備。他指示財政部印43億美元的“白銀券”,即以白銀儲備為發行支撐的美元紙幣。這是繼林肯之後再一次使用主權信用工具的美國總統。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總統在達拉斯遇刺身亡。肯尼迪死後,白銀美元方案被取消,已進入流通的也被逐漸回收。值得注意的是,肯尼迪時代的美聯儲主席威廉·馬丁在1970年卸任後,立刻去了洛克菲勒兄弟基金會和洛克菲勒家族基金會做負責人。

隨著肯尼迪的逝去與白銀美元方案的失敗,美國官方黃金儲備從1949年的230億美元下降到1965年的150億美元,而流通中的美聯儲貨幣(包括鈔票和各種存款)則從1949年的410億美元上升到1965年的550億美元。這意味著,黃金準備率從57%下降到27%。按照1945年“貨幣法”的規定,美聯儲必須保持25%的黃金儲備或抵押債券比例的要求。此時美元的黃金價值處於瀕臨崩潰的邊緣。1965年3月,美國國會廢除了這條規定,黃金失去了對美元的錨定作用,這為美元的泛濫開啟了閘門。

在20世紀60年代末之前,英國前殖民地國家與地區都將英鎊作為自己的外匯儲備並存放在倫敦金融城的英國銀行。儘管英國經濟與工業技術落後於西德和法國,但倫敦金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