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部分

8。08…8。20米,艦長則達到80米,長寬比接近驚人的10。

法國“迪波威爾”級魚雷炮艦“喀希尼”號。照片中可見這級軍艦舷側鼓出的裝甲防禦帶,源自“迪波威爾”的“建威”級也承襲了這個特徵。

“迪波威爾”的外觀和當時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創制的一系列新式巡洋艦很相像,如果不是別具特色的內凹式艦首和巨大的撞角,其首尾樓、雙桅杆雙煙囪的特徵很容易讓人想起日本海軍的穹甲巡洋艦“吉野”。

外形並不十分個性鮮明的“迪波威爾”,各種具體的設計卻很值得加以注意。

“迪波威爾”的武備系統除艦首水下的撞角外,還包括火炮和魚雷兩大體系。艦上的主炮口徑不大,選擇了一門100毫米口徑速射炮,安裝在首樓甲板上。另外配有65毫米口徑速射炮三門作為副炮(尾樓甲板上一門,舷側耳臺各一門),還裝有37毫米口徑機關炮6…7門(安裝在兩舷)。

魚雷兵器是“迪波威爾”極重要和標誌性的武備,艦上共安裝了六具18英寸口徑魚雷發射管。其中兩具分別安裝在首尾樓內,由於在此之前,軍艦上安裝於艦內的魚雷管發射時,操作人員大都無法直接看到目標,需要依靠外界觀測員的指示來進行“盲操作”。為解決這一問題,“迪波威爾”破天荒地在首尾樓魚雷管附近的主甲板上開設了兩個小型司令塔,專用於魚雷操作人員觀測。另外的四具魚雷發射管以雙聯的形式分作兩組,安裝在主甲板舷側。因為“迪波威爾”的甲板很窄,兩組露天魚雷管採取了右舷靠近首樓、左舷靠近尾樓的錯列安裝方法,但即使這樣處理,在魚雷管橫向轉出舷外操作時,仍然很不方便,為此又格外在魚雷管安裝位置處拓展了甲板空間,各開闢了一個小型耳臺。

“迪波威爾”級軍艦原始圖紙中的橫剖面結構圖,圖上用加粗的黑色線勾出了敷設在主甲板上,並延伸向兩舷形成奇特的穹甲連帶水線帶裝甲。

動力系統方面,“迪波威爾”和二號艦“喀希尼”採用的是兩座立式三脹蒸汽機配合八座“拉格斐爾·德阿斯特”式(Lagrafel d’Allest)水管鍋爐的組合模式,雙軸推進。該級艦的最後一艘“卡薩匹安卡”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將蒸汽機改成了當時極為新穎的立式四脹蒸汽機,功率5000馬力,航速21。5…22節。

仔細端詳“迪波威爾”的外觀,很容易發現這級軍艦在首尾樓和舷牆下方的主艦體兩舷,明顯向外側鼓出了一塊,這種誇張的舷側外傾造型和北洋海軍的“經遠”、“平遠”級軍艦幾乎一樣,其實質內涵也完全一樣,即是敷設在外側的水線帶裝甲。

迥異於一般的魚雷炮艦甚至於魚雷巡洋艦,“迪波威爾”對防護能力做了格外的加強。這級軍艦的防護樣式參考自魚雷軍艦的始祖“獨眼巨人”,直接在軍艦的主甲板上額外敷設了一層0。8英寸厚的穹甲。與眾不同的是,這層穹甲不僅僅只是保護主甲板,在首樓之後到尾樓附近的那段,還另外分別向舷側延伸,一直覆蓋入水線下,構成了穹甲連帶水線帶裝甲的奇特形式。水線帶部分的裝甲較穹面甲的厚度增加了一倍,達到1。6英寸。

與同時代的“飛霆”、“飛鷹”等魚雷炮艦相比,擁有裝甲、尤其是水線帶裝甲防護的“迪波威爾”無疑更為搶眼。靠著杜業爾的傳遞,這型軍艦的血脈很快延伸到了萬里之外的福州馬尾。

“迪波威爾”的中國版

根據杜業爾的精算,模仿“迪波威爾”建造兩艘魚雷炮艦,總共需要花費480萬法郎。除去船政能夠自行建造的部分外,其他需要進口的配件包括裝甲、輪機、炮械、魚雷等,共計326萬法郎。另外,船政大臣裕祿還讓杜業爾幫助建造拖輪和供船政員匠學造的魚雷艇各一艘,所需採購的物料價值237200法郎,兩項合計3497200法郎。

以當時船政的財力,建造諸如“通濟”、“福安”一類的軍艦都已經捉襟見肘,對魚雷炮艦不啻如天文數字的建造費用更是無力擔負。經過協商,裕祿先傾盡船政的財力,撥出39萬法郎,交由杜業爾,作為回法國採購物料的訂金,剩餘的部分約定分作三年陸續支付,預計每年的各項相關費用摺合約50萬兩銀。與此同時,裕祿便利用自己福州將軍的獨特地位,直接上奏清廷要求中央財政支援。

裕祿請示從出使經費中挪用一部分,另外由南北洋海防經費內勻撥一部分。結果總理衙門不同意借挪出使經費,南北洋大臣也“皆稱無餘力分濟”,最後只得到戶部撥下的10萬兩銀。10萬兩銀大約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