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0部分

拜的文藝女神)、現代建築家馬萊·斯蒂文斯、立體派畫家費爾南·萊謝爾、年輕的美工師阿爾倍託·卡瓦爾康蒂。影片劇本是由皮埃爾·麥克奧倫編寫,作曲是由達劉斯·米約擔任的。這部攝於1923年的藝術影片,遭到比1910年攝製的藝術影片更大的失敗,傾心於影片《黃金國》的觀眾,在看了這部影片以後感到極大的失望。①比利時象徵派作家(1862—1949)。——譯者。

這一失敗使萊皮埃又回到攝製商業性作品的路上去。他攝製了夏爾·梅萊的小說《暈頭轉向》,德拉魯—馬爾德魯的小說《魔鬼附體》,蓋賽爾的小說《王子之夜》。但《復活節之火》這部影片將羅馬和聖基米格那諾的風景和卡瓦爾康蒂在梅爾孫協助下製作的美麗佈景結合起來。這部由當時聲名鼎盛的莫茲尤辛和新進電影界的米歇爾·西蒙演出的影片,是一部成功的作品,片中精練的技巧與皮蘭德婁的小說提供的描寫義大利風俗的動人畫面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這些優點在《金錢》一片中就不再看到,這部根據左拉的小說改編的影片,我們將在以後再予分析。

當大戰還在進行之際,謝爾曼·杜拉克接受了導演《西班牙的節日》一片的工作,這是一部根據路易·德呂克的劇本攝製的影片。杜拉克原是一位女記者,1916年進電影界工作,曾經拍過很多影片(如《敵對的姊妹》、《神秘的傑奧》、《維克特利克斯女神》、《瘋人魂》等)。她當時已把電影當作一種表現的手段,而不是作為謀生的工具,這在當時還是很少見的。

《西班牙的節日》一片的劇情很平淡,主要描寫兩個男子(加斯東·莫篤和讓·都魯分飾)為了一個薄情的女子(艾芙·弗朗西飾)而互相敵視和鬥爭的故事。這種題材以西班牙為背景,被德呂克和杜拉克用來表現和他們過去醉心的美國西部片相似的那種異國情調。在影片《黑煙》(這是德呂克自己導演的一部富有戲劇**件的影片)失敗以後,《沉默》一片對於德呂克乃是一種新的風格的嘗試,片中對內心獨白的刻畫為二十五年後好萊塢某些作家所特別重視。德呂克在攝製《雷聲》這部笑片以後,幾乎在同一時間內導演了《流浪女》和《狂熱》這兩部最傑出的影片。

《流浪女》一片,也是一種創立風格的嘗試。影片敘述一個女子經過長期流浪生活以後,又回到了她因追求一個男子而毅然離開的家庭;她希望重溫舊夢,結果發現破鏡難以重圓,因此又離家出走。片中對回想過去的描寫是一個很優美的場面,它在銀幕上第一次恢復了那些已過時的手法;一個到處是石頭的荒原,象瑞典影片那樣成了劇情的一個主動因素。此外,影片開始時還有一個原劇本所沒有的、臨時加進去的細節,表現一個兒童玩的皮球在石子路上滾轉,用以象徵女主人公的流浪生活。

在《狂熱》這部影片裡,平民社會的描寫代替了對心理和社交生活的描寫。影片敘述馬賽一家小旅店的女主人,在上陸投宿的水手們中間發現了自己從前的情人;一場爭吵由此爆發,結果造成兇殺。這部影片在展示人物及劇情上可說是一種新的風格的範例,這種風格並不是一種專門注重華美形式的毫無意義的風格,而是一種既具體而又直接、真實、符合於內容、並由內容來決定的風格。德呂克所以屬於法國電影的偉大自然主義傳統,就是因為他具有這種風格,而不是由於他所選擇的劇情環境。他的這種傾向,從他始終想在畫面裡把人物同背景和劇情結合起來一點上,也可以看出。在《狂熱》這部影片裡,德呂克雖然沒有采用盧米埃爾的攝影方法,但卻發明了一種使遠景與近景同樣清楚的方法,這種方法有人常認為是奧遜·威爾斯、格里格·託朗或威廉·惠勒所發明,實際卻應該歸功於德呂克。

影片《狂熱》賦予各種人物以恰如其分的性格,使海港景色具有豐富的詩意,並且還利用了追敘的筆法。德呂克的這種表現方法有一部分是從英斯學來的,但他把英斯的經驗融會改進,使其達到更完美的地步。另一方面,格里菲斯的影片《被摧殘的花朵》給予德呂克的影響卻沒有產生良好的效果,那些泥塑的佛像、銀白色的玫瑰花,以及那個化妝得很壞的東方婦女,使這部影片第二部分的優美感大為減色。

《狂熱》一片攝製費用雖然很少,卻是一部成功的作品。可是它的作者以後卻未能實踐他的諾言。他和穆西納克曾創辦了一個獨立而富於鬥爭性的影評期刊,名叫《電影雜誌》,後因資金困難不得不停止出版。他在拍攝了最後一部作品《洪水》以後,就溘然長逝,享年才32歲。他留給後世很多有關影評方面的著作,但在電影作品方面,可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