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人物的環境採取了一種直覺多於設計的描寫方法,使《車輪》一片具有一切偉大作品所不可缺少的背景。我們還應特別指出:在岡斯的作品中,這種背景都是有社會性的,而在此時期英斯或者斯約史特洛姆的作法卻使電影傾向於描寫自然而不注重描寫社會。
馬賽爾·萊皮埃的性格在很多方面和岡斯的性格恰恰相反。戰爭的爆發使這位王爾德的得意門生、喜歡講究詞藻的象徵派詩人參加了陸軍電影局的編劇工作。這位青年劇作家寫了《激流》和《布克萊特》兩部劇本,由梅爾康東和埃維爾分別拍成電影。以後他導演了《法蘭西的玫瑰》、《真理的狂歡節》和《命運山莊》。這些影片是在很年輕的克勞德·奧當—拉哈根據俄國色蕾舞場面設計出來的極現代化的佈景中攝製的。
《命運山莊》是一部用若干插曲構成的諷刺片。可是譏嘲和幽默卻不是這位攝製了《普羅米修斯當了銀行家》(這部影片被人們稱作是一部“電影上的快照”)和《法蘭西的玫瑰》(它被稱為一首“搬上銀幕的萊皮埃創作的情歌”)的導演的主要風格。
《海上的人》這部被人稱為“海洋電影”的影片,是根據巴爾扎克的小說改編的。萊皮埃在這部影片中,一方面想按照斯約史特洛姆的經驗,使海洋的氣氛在整部影片中佔主導的地位;另一方面,還企圖使影片產生象奏鳴曲那樣具有輕快、活潑、平和、輕鬆與行緩的各種變化。這種細緻的刻畫和描寫卻被羅吉·卡爾和約克·卡特萊恩扮演得很不真實的布列塔尼人所破壞。《海上的人》這部影片的優美風格,比阿貝爾·岡斯用牽牛花裝飾鞦韆架的鏡頭更難被人接受。但這部作品還是有很多精彩的片斷,特別是在表現一個貧民窟的場面裡,唯美主義的萊皮埃卻意外地用了《車輪》一片裡的“平民主義”的風格。
萊皮埃的傑出作品是《黃金國》。這部影片在字幕上特別註明是“鬧劇”。這一具有意義的宣告乃是表示他對托馬斯·英斯那種平凡的軼事式的題材的輕視。影片描寫一個為孩子而犧牲自己的西班牙舞女西比拉(艾芙·弗朗西飾),暗地愛上了一個漂亮的北歐畫家(約克·卡特萊恩飾),而這個畫家卻已和一個有錢的西班牙姑娘(瑪賽爾·普拉陀飾)訂了婚。西比拉被一個頭腦簡單的男子(菲利浦·埃利阿飾)後,把自己的孩子託付給一對年輕的夫婦,然後自殺而死。這個象“室內劇”的故事,並沒有使觀眾看了感到厭倦,但首先被德呂克組織的“電影協會”和李西奧托·卡努陀組織的“第七藝術之友協會”的一些藝術愛好者所欣賞的,卻是它的風格。
主觀主義在《黃金國》的表現方式上佔據著主要的地位,其根源不是來自德國的表現主義(當時法國還不知道這一學派),而是來自法國的印象派畫家和格里菲斯及斯約史特洛姆的研究成果。特技在這部影片裡被用來作為一種達到表現目的的手段。例如:當畫家看到片中格拉那達城的阿爾漢勃拉宮①時,就宛如看到一幅模糊不清的、稍微變樣的莫奈②的油畫;再如在表現舞女們演出的場面裡,那位“茫然若失“想著自己孩子的女主人公的面貌是用模糊的鏡頭在她的夥伴中間表現出來的;在表現喝醉酒的那個場面裡,喝醉的人的面孔是在一面哈哈鏡裡反映出來的。這些手法,在當時來說,還是一種很引人趣味的發明。這部影片從頭到尾都用了完美而幾乎過於精練的攝影技巧。這種攝影技巧使片中西班牙的風景對劇情發生重要的作用。這些戶外風景和現代的華美的酒館佈景並不顯得不調和。從整部影片來說,《黃金國》主要是一部缺乏熱情的影片。但是表現西比拉靠在那幅映出舞女們巨大陰影的幕景上死去的鏡頭中,激動的感情和傑出的藝術技巧結合在一起。這種新發明的手法,在時間上要早於德國人類似的表現方法,後者很可能是從這一鏡頭得到啟示的。
對萊皮埃來說,表現主義的手法所起的作用不是成功而是失敗。在他的《唐璜與浮士德》這部影片中,由於奧當—拉哈設計的服裝過於誇張,和攝影師的故弄技巧,使演員在拍戲時,比在《卡里加里博士》一片中更需要採取不動的姿勢。正因為他過分希望達到表現的目的,其結果反而使這部影片失去諧調。萊皮埃就如他的老演員約克·卡特萊恩在扮演唐璜一樣,在表現抒情的史詩方面,同樣缺乏天才。①中古摩爾人建於西班牙格拉那達的著名王宮。——譯者。
②法國印象派畫家(1840—1927)。——譯者。
影片《無情的女人》的攝製曾動員了所有先鋒派的文學家和藝術家,包括:約克·卡特萊恩、喬治特·勒勃朗(她是梅特林克①所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