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31部分

進漢中去。

曹操聞言,先略略點頭,然後卻又搖頭:“宏輔所言,深合兵法,然……兩道出兵。靡費甚大,非安妥之計也。”

是勳說至於正兵派多少人、奇兵派多少人,要消耗多少糧草、物資,怎麼調派,那就不歸我管嘍——“可請上卿(賈詡)詳度之。”隨即話鋒一轉:“要在交、廣不復,賊乃可雍、涼、荊、沅、湘、洪、閩,諸道間出,即無傷我,亦足疲我。待復交、廣,我可向漢中、南中以制敵,則疲於奔命者,必劉備也。”

魏、漢兩國的分界線上,散佈著很多少數民族,即所謂的“戎狄蠻夷”。首先是雍、涼地區有羌人和雜胡,其次南中有西南夷、沅州有武陵蠻、洪閩等州有山越。如今在曹魏境內的蠻族比較多一些,倘若蜀人以交州、廣州為跳板,煽動武陵蠻和山越造反,則曹魏必然疲於應付,恐怕再也難以凝聚實力,去伐蜀中啦。若是先拿下交、廣,到時候曹魏反倒可以煽動西南夷造劉備的反,就此掌握了主動權,再取蜀中,難度係數自然降低。

曹仁他們這才明白過味兒來,好啊是宏輔,你假裝和稀泥,其實還是支援去打交、廣呀。

對於帷幄運籌、戰略決策來說,本來荀攸、是勳等人的發言權就比曹仁、夏侯惇等武將來得大,而且曹操聽了是勳所言,亦覺有理,就此才從善如流,一言以決。於是便命夏侯惇為徵蜀大將軍,持節而西,坐鎮長安,假意調動周邊各郡兵馬,準備南下漢中。暗中則任命曹休為主帥,文聘、黃忠為副,陸議為參謀,調動荊、沅、湘、洪四州共三萬兵馬,自洭浦關出,南復廣州。

此外,魏延統帥東海水師,亦秘密南下,配合陸師作戰。曹操還有密旨給魏延,要他可以嘗試著直接突入鬱水海口(即後世的珠江口),奇襲南海郡城番禺。

出兵正好定在秋收之期,則沿途各郡的糧獲可以不必再解送別郡、進貢中央,直接充作軍糧。一晃兩個月過去了,北路夏侯惇當然早就已經到了長安,裝模作樣先調集周邊糧草,還派部將張郃率軍沿南山而巡,象是在勘測道路;至於南線,不久前剛有奏報到來,說兵馬已經在洭浦關集結完畢了,即將突入廣州。

當然啦,這奏報一來一去,即便中間部分節點用上了信鴿傳書,那也必然需要耗費相當長的時間啊,估計這邊曹操接到奏報的時候,文聘、黃忠他們都已然殺至番禺城下了——主將曹休坐鎮洭浦,並未挪窩。

因為據說純北人的曹文烈才剛到始興郡就因為水土不服而病倒了……

且說曹操於建始殿召見是勳,一聲令下,宦者呈上夕食。要說曹操既為天子,飲食自然與昔日大不相同,再不是老三樣——粟飯、麵湯、醃菜——而是葷素搭配,一連上了十好幾道美饌,外加四種主食。比起後世什麼明皇清帝、慈禧老佛爺來說,自然簡樸得多,但若比之漢帝劉協昔日的飲食,乃亦不遑多讓。

當然啦,那是指劉協被曹操安置到許昌以後的飲食,還在長安的時候,從董卓到李、郭,根本不上心皇室的供養,等流亡安邑、雒陽,能有口飽飯吃那就謝天謝地啦……

先上的是“駝蹄羹”,用來開胃,然後大菜有“牛心炙”、“鹿尾脯”、“蒸河鯉”等等。其中一味“羌煮”,乃是從西北傳來的佳餚,有點兒類似於後世的涮羊肉,先宰羔羊而取其肥美處切成薄片,在滾水中一抄,變色即起,調以五味醬料而食。

四種主食,一是用荊州進獻的“蟬鳴稻”煮成的飯,此稻七月成熟,故名“蟬鳴”,其味芬芳撲鼻,據說“香聞七里”;二是蒸餅,上“坼作十字”,用後世的話來說,就是鬆軟的開花饅頭;三是赤粱粥;四為“豚菘”(乳豬肉小白菜)餡兒的餛飩。

無論發麵饅頭還是餛飩,都乃是勳所“發明”,但其實即便沒有他穿越,再過個幾十年,到南北朝時代,也都陸續出現在了中國人的食案上——吃貨的創造力是無窮大的。

宦者舀上御酒,是勳先舉杯為曹操壽,然後一口飲盡,就開始低頭吃東西。才吃幾口,只聽曹操問道:“今南征交、廣之役,宏輔以為若何?”

是勳聞言,趕緊放下筷子,抬起頭來。他努力把嘴裡的食物嚥下去,這才開口問道:“得無曹文烈處,又有書奏傳來?”

曹操說沒有,還是那前幾天的訊息。這會兒,估計文仲業他們都已然殺到番禺城下啦,倘若你所獻水師突襲之計成功,魏文昇直接取下了番禺城也說不定——“此計果可得售否?”

是勳搖一搖頭,老實回答說我不知道——“臣嘗奏陛下以告諭文昇,北迄樂浪,南至交、廣,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