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去,操也就放心了。那麼攻打廬江,以何人為將,統率多少兵馬為好?”
謀士們又一起商量了半天,最後定下以曹仁為主將,太史慈、樂進為副將,率軍一萬兩千,前往攻伐袁術。是勳先跟著大軍行動,等渡過淮水,拿下了第一座縣城以後,再轉道前往江夏。
從議會廳裡出來,是勳低著頭,正在心裡反覆埋怨自己呢,忽然就聽背後有人喊:“宏輔慢行。”轉過頭來一瞧,原來是荀彧荀文若,趕緊地拱手靜候。荀彧追上他,關照說:“吾有一故人之子,原在西京,避難而走荊州以依劉景升。明日寫下一信,請宏輔幫忙遞交。”
是勳說沒問題,但不知此人姓甚名誰?荀彧就說啦,此人為高平人氏,其曾祖曾在順帝朝擔任太尉,其祖在靈帝朝擔任司空,家世顯赫,姓王名粲字仲宣。
是勳心說我知道王粲,乃是“建安七子”中的領袖人物,當世……即將成為當代最著名的文學家之一。這人演義上也露過一面,曾經在劉表死後勸說劉琮降曹。不過這是個真詩人,我是個假的,假遇真,繞道走,最好別跟他接觸過密。
既然提起了王粲,是勳就不禁想到“建安七子”中另外那幾位——孔融大概是逃回老家魯國隱居去了,陳琳還在袁紹那兒,其他的阮瑀、應��⒘蹊濉⑿鞄植恢�藍莢諛畝�抗餳塹謎庖皇撈�慫燈鴯��鞄質親約旱耐�紓�焙H耍�磽餑僑�瘓筒患塹眉蟻綰統鏨砈恕�
當下就詢問荀彧——那傢伙簡直是士林的半部活字典——聽說這幾位也頗富文名,就不知道是哪兒人,現在做些什麼,你知道嗎?荀彧瞟了他一眼:“宏輔所聞甚廣啊——阮元瑜陳留人也,應德璉汝南人也,劉公幹東平人也,皆不仕在家。惜尚無機會薦於主公。”
是勳心說嘿,原來也全都是你夾袋裡的人物……話說這些人全都集合起來,也夠一個規模龐大的荀黨了,未來曹操逼死你,不會也有這個因素在內吧?(未完待續。。)
ps: 從這一卷開始,被迫只能每天一更,時間為每晚15:30左右,希望讀者朋友們諒解。
第二章、被翻紅浪
老實說,時至今日,是勳還並沒有找準自己的定位。
他是曹操軍閥集團中的一員,倘若曹操已經稱王稱帝,構建起了完善的統治機構,那麼,他就可以算是政府官員或者說公務員了。但目前所謂曹操集團不過是地跨兗、豫、徐三州的一個臨時軍政府而已,結構很不完善,也沒有明確的部門職權分工。在這種情況下,是勳這類人可以統稱為“謀士”,擱後世來說,叫俗一點兒就是“師爺”。
但是謀士也分各種型別,既包括荀彧這種事務型的,也包括郭嘉這種參謀型的,甚至也包括是勳曾經擔任過,並且將來陳琳、王粲、孫資、劉放等貨將會擔任的文書型的。是勳的長遠目標,自然是把曹操推上國王甚至皇帝的寶座,然後在新的官僚體系當中佔有自己一席之地,轉化成政府公務員,然而目前呢?他應該怎樣定位自己?
他自知沒有荀彧的大局觀,也沒有郭嘉、程昱等人在軍、政兩道的謀略,只有文書工作,在陳琳、王粲之類還並沒有參加革命以前,他認為自己勉強還能夠濫竽充數一段時間。所以他起步就是曹操的文書,其後還花費了很大精力來充實自己——一邊抄襲,一邊實習——就是想沿著這條道路走下去的。可不要小瞧文書工作,孫資、劉放以文書起家,最終不也成為曹魏政權中舉足輕重,甚至可以左右政局的要員了嗎?
然而老天爺總是要來搗亂,偏偏把他往說客的道路上推進——說客,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乃是事務型和參謀型兩種謀士的結合體。擱在後世。那就是外交官……他喵的老子不想做外交官啊,為啥攤上的全都是這一類活計呢?為啥貌似連曹操也都認同了自己將會向這個方向發展呢?
可嘆啊,組織意志是難以違抗的,是勳最終也只好硬著頭皮,接下了前往荊州聯絡劉表的重任。那麼要說起來,漢末三國時代最成功的外交家是誰呢?無疑就是諸葛亮了,他從過江東遊說孫權開始,先搞外交。接著搞內政,到最後軍、政大權一把抓……自己要是也能走到那一步,似乎挺不錯的,然而,就自己這點點兒才能,能夠跟諸葛孔明相提並論嗎?
當然,是勳並不是沒有做過掙扎,在他看來,倘若文書做不下去,那就跟著荀彧學事務。或者跟著郭嘉學參謀,都比當外交官要舒心愜意。所以他此前悄悄地向曹操進言。建議曹操別放過那些曾經背叛過的兗州大族,就是想給曹操留下一個全新的印象——瞧,老子不僅僅是嘴皮能說,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