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還不是時候。
而幕府親兵,本來按照子爵編制,只有三十甲士,按照太子太保作宰相銜來看,也不過三百親兵,但是現在,方信正式建虎賁營,編制卻有一千二百,以李氏族人為將。
回到了簽押房,才推門進去,就見得房裡只有沈軒和張琢二人,兩人都穿著半新不舊的絲綢袍子,正在工作,見方信突然進來,忙微笑著起身行禮。
方信擺了擺手,也是一笑,自己坐了下來,說著:“最近政報,送過來沒有?”
此政報不是報紙,是指郡縣送上來的檔案,或者說邸報也可以。
邸報早在西漢初年就創辦了,後世實行郡縣制,各郡各省在帝都,都設有辦事處,這個住處叫作“邸”,派有常駐代表,他們的任務就是要在皇帝和各郡長官之間做聯絡工作,邸報之稱即由此而來。
現在,各郡各縣在幕府也設有同樣機構,以把一些日常的公文上達下傳。
見方信問,沈軒回答的說著:“今邸報還沒取來,不過最近在議著葛藤的事。”
“哦,葛藤,當年我為縣令時,就曾普植,主要是不花費多少人力。”方信不由笑地說著:“葛藤可作飼料,對多數牲畜地適口,以馬較為喜吃,採挖塊根,洗去泥土,舂碎,還可煮吃或製作涼粉。”
葛藤是一種半木本的豆科藤蔓類植物,具有驚人的蔓延力和繁殖力,喜歡生於丘陵地區的坡地上或疏林中。
“葛藤的種植怎麼樣?”方信又問著。
“已經種下了。”
“恩,本省三分之二是丘陵,山地多,向丘陵山地一灑,就長得滿地滿山,而且還用不著播種,有根的話,年年會發,不敢說解決一些食物問題,至少也是一門路子。”方信有些得意地說著。
“主上,屯田的已經安排下去,牧羊地也控制著,只是還有一些部族不肯離開家園。”張琢任戶司輔政司,掌戶籍,就說著。
方信點頭說著:“這也是人之常情,現在已經到了屯田地的蠻人,還有多少?”
蠻人屯田,可就沒有稜堡住了,雖然也是按照二百五十戶一村來計算,但是卻不可能讓他們住在稜堡內,而是居住在民房中,四面有稜堡安置。
“主上,蠻地的漢族,已經到了十四萬七千人,分成一百十二營村,都已經派了下去,餘下數萬人,也會陸續到達。”
“至於蠻人,各部族相互交雜,到了十六萬七千人,也分成一百三十營村,也按照計劃分配了下去,但是還有三分之二的蠻人,還沒有趕到指定地點,甚有一些蠻人,聽見要遷移,舉族遷移到深林之中,難以追捕。”
方信聽了,只是格格一笑,說著:“這也無妨,不聽號令者都是棄民,不出者罷,出者人人可捕之為奴,先照此執行下去罷!”
“是,主上!”
安昌之地,經過二十年戰爭,人口現在已經銳減到一百五十萬左右,其中蠻族六十萬,而漢族九十萬,相比別的省,規模以五百萬以上計,的確寒酸了許多。
但是二十年戰爭,反而也使環境受到了保護,現在草場連綿,森林連綿,環境上根本就算未開發地。
“主上,關於軍糧的事。”沈軒這時說著。
十萬大軍,就單靠這一百五十萬人養,實在相當的吃力。
方信這數年來,透過各種方法來開源減支,化作軍資,而且這數年來,許多糧食靠著南方和中原輸送,這種依靠,在秩序相對存在時,還可,真的到了亂世,那就難說了。
現在屯田,基本上只能自給,但是日後在糧道被切斷的情況下,要遠征,時日一長,就會產生很大問題。
方信自然知道此意,他沉吟了片刻。
現在這個局面,幕府已經產生共識,現在由於戰爭領地內豪強也沒有了,勸農桑,是時刻都在作,興水利、修道路,也沒有人覺得不對,可是問題是,現在人口太少了。
興水利需要人,屯田需要人,修道路需要人,這收流民之策,現在都眼紅紅地望著,至於鼓勵工商,現在大家都靠著商路呢,沒有這商路,哪能短時間為安昌聚攏大量糧食和物資來?
商人的地位本來就在潛移默化地提高著。
因此糧食的問題,實際上還是人口不多的問題,也就是流民的問題。
方信說著:“那魯南省有何異動?”
“布政使鄭光涵的態度很微妙,似乎有阻擋流民之意,而總兵方真雷已經開始設卡攔截,情況似是不妙。”“主上,這似乎是朝廷暗示。”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