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這所中西合璧的學府裡,除了校長和教務長是中國人,教師大都是來自美國的基督徒,教學內容與體制也仿效美國的高等院校。“中體西用”是李鴻章、張之洞等辦洋務時所提出的口號,也是朝廷與外國人打交道所採取的基本態度。作為官辦學堂的標誌,每年舉行祭孔儀式。在釋出於1911年的《清華學堂章程》中,提出“以進德修業、自強不息為教育之方針”,“延用美國高等各科教習,所有辦法均照美國學堂,以便熟悉課程,到美入學可無扞格。”教師中有一半來自美國。每個星期天都有美國教師講授聖經,教學生如何求學做人,怎樣處世接物。校中闢有專門的外國教師住宅區,被中國師生謔稱“小租界”。

一 晨鐘暮鼓(2)

在陳鶴琴的印象中,周詒春、張伯苓是兩位深受師生愛戴和尊敬的師長。

周詒春(1883—1958),字寄梅,祖籍安徽休寧,生於湖北漢口,1903年畢業於聖約翰大學並留校擔任教職。1907年被授予學士學位,並於同年自費赴美留學。辛亥革命後,曾出任南京臨時政府外交部秘書,擔任過孫中山先生的英文秘書。1912年4月,周詒春任清華學校副校長兼教務長,1913年8月接任校長職務。

陳鶴琴記述道:周校長辦事認真,毫不敷衍。校規不定則已,一定了我們非要遵守不可。他常常對我們說:“我不要你們怕我,我要你們怕法律。你們讀書,總要研究得透徹,不要馬馬虎虎,一知半解。你們做事,總要實事求是,腳踏實地,要從小做到大,從低升到高。若是腳沒有著實而攀得高高的,那一跌下來,就要跌死的。”周校長處處能以身作則,不愛名,也不貪利,說起話來總是誠誠懇懇,切切實實。清華校長換了好幾位,而養成清華純潔學風的,就是周校長。凡是在清華讀過書的,沒有一個不愛戴他。他真是我們的良師呢!②《陳鶴琴全集》,第六卷,第568頁,江蘇教育出版社,1992年1月。張伯苓(1876—1951),天津人,名壽春,生於天津。早年畢業於天津北洋水師學堂,曾在海軍服務,後棄戎從教,立志教育救國,先後擔任保定高等學堂總教習、清華學校教務長。留學美國後,在天津教授西學,倡辦新式教育,先後創辦私立南開中學、南開大學、南開女子中學和南開小學等。

陳鶴琴回憶:張伯苓先生曾經做過我們的教務長。他的聲音像洪鐘,說起話來非常動人。他的體魄魁梧,望之令人油然起敬。他雖然在清華不久,但他的偉大人格,已深深地印入我們的腦筋中了。②在陳鶴琴的心目中,清華的可敬之處,一方面在於清華的“純潔”;另一方面在於清華的“活力”。

周校長素來不主張“讀死書”。在他當清華校長的四年任上,倡導“德智體三育”,注重“端品勵學”和“強迫運動”,“素以養成完全人格為宗旨”。較之於國內其他學校,清華的課外活動更加豐富,包括足球比賽、籃球比賽,還舉辦辯論會、演說比賽、化裝表演、音樂會。在畢業典禮上,陳鶴琴曾參加過話劇《威尼斯商人》的演出。在清華,來自聖約翰的同學很多,聖約翰的體育在國內最為著名,其中潘文輝、潘文炳和楊經魁等人在聖約翰就是運動健將,因此也成為清華園裡的佼佼者,田徑和球類樣樣精通,陳鶴琴對他們非常羨慕。陳鶴琴感覺自己在品德和讀書方面並不遜色,而身體條件和運動天賦卻輸於他們。但他並不氣餒,他想,自己球類、田徑方面雖比不過他們,但力量、筋骨總可以同他們比一比。於是他堅持鍛鍊。一年以後,全校舉行學生體力測驗,有握力表測驗握力,有量力表測驗腿力、背力,還有測驗臂力、手臂的舉力和攀力的測量表,共有七八項力量比賽,在全校幾百名學生中,陳鶴琴居然名列第二,在第二年舉行的同一比賽中,他又名列第一。

陳鶴琴寫道:當初我曾想做一個偉人,但又想偉人非要有“魁梧奇偉”的體格不可。我很矮,不過5呎3吋長,從古人的眼光看來,我不過是一個5尺童子罷了(英尺5呎3吋還不及中國5尺5),絕對沒有做偉人的資格,因此頗鬱鬱不樂。後來讀到法國革命史。先生說,拿破崙雄才大略而身軀很短,像一個矮子。我問先生:他究竟有多高呢?“5呎5吋。”我聽了,非常快樂。我想假使我穿一雙後跟2吋高的皮鞋,不是同拿破崙一樣高嗎?所以我就穿“高腳皮鞋”做“偉人”了。這種錯誤的觀念,你們想想看,不是很好笑嗎?《陳鶴琴全集》,第六卷,第571頁,江蘇教育出版社,1992年1月。陳鶴琴在清華讀的是理科。教授物理課的是沃爾德先生,他講課很認真,實驗課也上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