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以市立小學為基礎,將分佈不合理的小學校進行裁撤合併,計劃在“全市分設前期小學25所,完全小學10所,實驗學校5所”。學校數量仍為40所,但由於班級擴充,部分學校附設幼稚園,所吸收學生數量成倍增加,經費增加,師資改良,較過去有了改進和提高。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三 “陳科長”(2)
其次,辦實驗學校。在全市各區設實驗學校1所,作為教學研究的中心。一方面實驗各種教學課題,另一方面作為全區小學的示範。
第三,開辦公立中學,改變以私立中學佔多數,而缺乏基本教育經費、裝置簡陋、教學無統一標準的局面。為改良中等教育,開辦若干市立中學,以“容納一般有志求學之青年,使不致誤入歧途”。
第四,建立市立師範學校,培養師資和教育專門人才。
第五,建立幼稚教育機構,如嬰兒園、幼稚園,提倡幼稚教育。
第六,對私立學校訂立辦學標準,建立檢查制度,對“惡劣###者嚴加取締,優良者予以相當補助,相當指導,以鼓勵私人辦學,而補市立學校之不逮”。
第七,整頓私塾,規範私塾師資和課程標準,設定巡迴教師,輪流到各私塾指導教學。
最後,創設全市中心學校圖書館,“置備各種書籍,以便各校教員學生借閱參考”《陳鶴琴全集》,第四卷,第42頁,江蘇教育出版社,1991年3月。。
陳鶴琴的工作熱情十分高漲。他開展大規模的教育實驗區計劃,在全市東南西北中5個行政區各設一所實驗學校(小學),校內附設幼稚園,先後共創辦14所幼稚園。各區以一種小學學科為研究中心——東區為語文,南區為算術,西區為美術,北區為自然,中區為社會,各區聘任一位專門人才為研究員,協助該區實驗學校校長負責該科目教材、教法的研究工作。每月輪流在各區實驗學校舉行該區中心科目教材教法研討會,陳鶴琴親自出席,並要求各區學校擔任該課教師必須到會,以形成對各科教材教法及相關實驗研究和教師教學工作的交流與促進。陳鶴琴每週還主持召集一次學校校長會議,會議上所做的各項決議,於次日在各校校務會議傳達並加以落實,使各教育實驗區和各校教學實驗相互關聯,形成整體。同年8月14日,陳鶴琴帶領校長們來到由陶行知主持的試驗鄉村師範學校及所屬小學、幼稚園觀摩。陶行知在歡迎會上作了介紹報告,強調了教育革命的重要性。除此而外,在陳鶴琴的主持下,每月召開一次研究小學教育各階段,尤其是低年級教學的研究會,將各校相關教師集合在一起,討論各種教學方法,會議輪流在各學校舉行,教師們現場觀摩並進行討論。陳鶴琴將自己的學生張宗麟、雷震清、潘抑強、李清悚等找來協助工作,李清悚還被派去擔任中區實驗學校校長。推廣實驗區是陳鶴琴為實現教育行政化目標的創舉之一。
李清悚曾回憶道:一天中午,鶴琴先生坐在鼓樓住宅內一間面臨草地的客室內,與我開始談南京市教育建設的事。那時是一個五月間的天氣,暖風和煦吹在我們的臉上,先生是怎樣的###有辦法,一時給我看這個計劃,一時給我看那個報告,正如先生在學校裡做心理實驗時候一般的殷勤。我辭別出來時,先生送我出來,到了門口,我告別了,他也騎上腳踏車絕塵而去。《我的半生》序六,江西教育用品廠,1940年。那時,南京市政府設在秦淮河畔夫子廟的貢院內,陳鶴琴每日從位於鼓樓的住宅出發騎腳踏車上班,大約十里。35歲的陳鶴琴精力充沛,熱情很高,在較短時間內,開啟了工作的局面。他把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去所轄各校視察、指導、開會上面。每到一個學校,事無鉅細,他都要了解,就連廁所大小、校舍裝置、鏡框懸掛的位置高低都逐一予以關注。他認為,這些小事關乎教育環境和兒童的身心健康,應該認真對待。各學校並不把陳鶴琴當作行政官員對待,而是以師生之誼,做到暢所欲言,形成融洽的討論氛圍。陳鶴琴心中對南京各學校的教學特點、裝置情況都瞭如指掌。
三 “陳科長”(3)
為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陳鶴琴想出一個方法,在各校各級學生中間展開創作競賽,各校將競賽中的優秀作品,包括製作、繪畫送交教育局編印成冊,每月一期,然後再將這些學生自己的創作用於課堂教學。這樣一來,學生們學習的興趣熱情空前高漲,各級各科教學有了極大改進。實驗教育在國內外風行,但在一個地區的學校間被有步驟、有計劃地全面實施應用,陳鶴琴創下了中國近現代教育史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