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座的人都起身行禮,我是因為聽到他們在爭辯不休才過來看下的。
“大家平身吧,來,都坐下,今日就不必拘禮。”
我現在席上坐了下來,劉宗周低聲跟我彙報了情況,我點了點頭。我對於這些人也不是說一定要全部收攏的,而是要找些適合我新政的人才。聽劉宗周說完,我心裡有了主意。
“各位,你們都是當世的大儒,朕請你們來,是想你們相互交流,也和朕的翰林院相互驗證一下。嗯,泛泛而談還是太空了,朕這裡有幾篇文章,是翰林院的手筆,要在明刊上,各位不妨看下,這只是習練之作,各位有何不同見解可以寫文章辯駁,一律在《明刊》上,這《明刊》這個月改為三天一吧!”
曹文衡他們應聲遵旨。
然後我寒暄幾句就溜了,因為他們講的都不是我能明白,大多是引經據典,而且他們是說個人也是隻喊他的字,號什麼的,搞得我也不知道他們說的是誰。我還不如做點自己的事情,當日我讓劉宗周作陪代我設宴款待這些大儒。
我走後可就熱鬧了,文人相鬥那是尋常之事,特別這些人心中有股傲氣,非得與御選的文人見下高低。明刊上可是百家爭鳴!數日後,曹文衡他們把寫好的明刊呈上來,我看了下還不錯,特別是有幾篇在辯駁‘為官之道’的。大肆批判貪官汙吏,甚至建議設立一個墨吏堂,把貪官們的名字寫進去,供世人唾罵!還有的揭露了不少官員舞弊的方法,以及一些政策的欠缺。這些人沒有做官,但是對當時的一些時政還是有些心得,也代表了在野文人的心聲,我讓內侍把這些給內閣六部,讓他們看看,然後照到各府縣。
看來他們三個做得不錯,我到翰林院嘉獎了翰林院的大小官員,特別是這幾日一直在應付各地大儒詰問的傅山,曹文衡,李邦華三個。我特意到銘心堂看望他們,大家年紀相仿,少不得說了陣閒話。
嗯,怎麼今天傅山不說話的,我抬頭看去,只見後面的傅山無精打采的,沒有一點習武人的神采,心裡一奇怪就問:
“傅愛卿,怎麼了?不舒服嗎?”
傅山正魂不守舍,聽到皇上叫他,回過神馬上回答道:
“沒有,回皇上,最近只是有些勞累。”
“哦,那就好,注意下身體!”
“多謝皇上關心,”說完,傅山欲言又止的,過了小會兒,他彷佛做了決定似的,鼓起勇氣又對皇上奏道:“皇上,臣請辭去明刊主筆之責,願到大明各地考察民生,望皇上恩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