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美國艦隊早就被摧毀了多次。人丟到適可而止就行了,繼續丟人那是違背海軍白手套的光榮傳統的。
大家都是吃海軍飯的,不僅美國艦隊明白演戲的結果,日本艦隊也同樣明白了中國海軍的力量。中國海軍的力量給日本海軍造成的震動甚至在美國海軍之上。中國海軍炮擊型別的軍艦數量還是低於日本,這個只要一看就知道。即便是中國在屢次海戰中給日軍造成了不小的損失,也沒有能夠扭轉這方面的趨勢。畢竟中國的海軍建設主要方向並非是炮擊型的軍艦。
但是中國空軍的建設速度遠超日本想象之外,這次中日“聯合軍事演習”是非常緊急的狀態,日本並沒有向中國提供空軍機場。中國的空軍都是從青島、天津、旅順、朝鮮、乃至臺灣起飛的飛機。這麼多飛機持續不斷的出現在“演戲區域”,讓日本海軍感到了極大恐慌。
如果日本堅持與中國作戰,就日本眼下的空中力量根本不足與中國較量。中國的航空母艦更是擁有強大的機動力與載機戰鬥力。不僅是美國艦隊在跟蹤中國艦隊,日本海軍同樣在跟蹤中國艦隊。中國航母編隊與美國艦隊之間的賽跑,日軍也是參與其中的。
日本海軍好不容易在英國的幫助下能夠自行建造告訴戰艦,中國現在明顯也有同樣的能力了。參加昭和維新的日本海軍軍官都很年輕,他們知道以中日之間的國力差距,中國卯足勁開始造戰艦,那會是一個什麼局面。日本被迫接受華盛頓海軍條約,因為當時美國威脅日本,如果日本造一艘戰列艦,美國就造兩艘。英國與日本敢造兩艘,美國就造四艘。以純粹的工業能力做後盾,美國硬生生把英日給逼到了談判桌上。因為兩國都知道,比造艦,美國是佔據優勢的。
而現在的東亞,以前的霸主中國再次恢復了自己強大的實力。中國眼瞅著也有了當年美國的那股子能力與勁頭。
經過這番暗中較量之後,日本海軍也終於認清了形勢。北一輝明顯感覺到一度還覺得自己人五人六的海軍,在山本五十六的帶領下總算是低下了“高貴的頭顱”。開始與過渡政府合作起來。
美國方面的反應就沒有日本這麼友好,就在“中日聯合演習”結束後的第五天,美國就向中國發電報,建議在華盛頓召開新一屆的限制海軍條約談判。羅斯福特別邀請陳克前去美國參加會議。
陳克以日程安排過緊為理由拒絕去美國參加會議,但是中國方面同意派遣代表去華盛頓參加此次會議。這次會議的中日雙方代表是乘坐同一條船前往美國的。這是很有趣的表態,曾經大有不死不休的兩個國家現在表現出了合流的姿態。中日雙方代表出現在華盛頓的時候,不管是主辦方美國還是世界霸主英國,他們的代表臉色都不那麼好看。
這時代世界上能夠自造大型軍艦的國家已經兩隻手都能數過來,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中國、日本,就連蘇聯的造艦水平都比較含糊。倒不是這個國家沒有造大型軍艦的能力,而是蘇聯並沒有一個自己滿意的海軍戰略方向。蘇聯是個很悲催的國家,或者說俄國是個海上很悲催的國家。無論是北大西洋經濟圈,還是太平洋經濟圈,這個國家都是隻差一步就能在版圖上邁入,可是偏偏被死死的擋在了這兩大經濟圈之外。
在北大西洋,蘇聯要麼得幹掉挪威瑞典,要麼得吞掉波羅的海三國。如果採取入侵波羅的海三國的話,光佔領也沒有能夠達成目的,蘇聯還得突破波羅的海,才能自由進出北大西洋。在太平洋上,蘇聯的海軍基地只能設在荒無人煙的寒帶地區。至於黑海這個出海口,除非吞下希臘或者土耳其,否則的話蘇聯完全受制於黑海海峽,即便是蘇聯能夠衝入地中海,兩頭還有英國控制的蘇伊士運河與直布羅陀海峽。
這麼悲催的海上局勢讓蘇聯沒辦法確定自己到底要走一個什麼樣的海軍路線,如果是簡單的憋出幾十艘先進的戰列艦,蘇聯的國力還真的承擔不了。
所以這次海軍談判,蘇聯並沒有參加。倒是與會者都趁著這個機會向中國方面的代表朱姚套蘇聯的情況。因為蘇聯正在國內玩命的搞肅反呢。
托洛茨基同志在東西伯利亞這個無人區當了一段時間的黨委書記之後總算是想明白了,他向莫斯科寫了一份誠懇的信,表示自己知道錯了。為實際上有分裂蘇共中央的錯誤行動承認了錯誤。鐵人大叔倒也夠意思,他同意托洛茨基同志回到莫斯科繼續工作。
但是這個局面並沒有因為托洛茨基的服軟而穩定下來。鐵人大叔不是列寧同志,更不是陳克。列寧同志有著極大的威望,即便如此,還是有不少人反對列寧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