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3部分

隸屬工部的造辦處,增設匠作處,兩處主官須由工部侍郎以上官員擔任。換而言之,造辦處與匠作處已然升格為副部級單位。

不可好戰,不可忘戰。著眼長遠,備戰不懈,澤被子孫。楊緻密奏中的這幾句話,皇帝深以為然!(未完待續。)

'邪雲曲 第335章 永不稱王

楊致與秦氏的異動,自然不可能瞞過皇帝。

皇帝扶植楊致的初衷,一如當年扶植秦氏,以求互為牽制,最大限度的減少對山頭林立的財閥的依賴。借楊致之手籌建海關總督衙門,亦是借雞生蛋之舉。

皇帝最不願意看到出現的局面,就是兩家聯手。曾經不止一次的召金子善密談,或隱晦的向王雨農垂詢。可說來說去,秦氏與楊致都為大夏立有大功,皇帝用起來也一直頗為順手,更是遠離兵權、與朝中其餘勢力素無勾連,總不能僅憑猜忌就下旨問罪吧?一個鄉間小地主發家致富之後,尚且知道買房置地,人家不過是人畜無害的擴充一點勢力,又礙著您什麼了?

只有一點,皇帝、金子善與王雨農都心照不宣的絕口不提:就算您不放心,就算您看不過眼,您又能拿他們怎麼樣呢?眼不見心不煩,不如悶聲大發財的好!

因為時間寶貴,加上回京“述職”之時皇帝關於何時貶黜徐文瀚的囑託,雖然對遠在長安的老父妻兒十分掛念,但楊致此番離京赴任,一走就是三年有餘。

夏曆武成二十九年六月,楊致部將李照統領可載兩千軍士的大艦一艘、每艘可載五百人的巡海大船四艘、每艘可載五十至一百人的快船六艘組成的艦隊,率兩千軍士與數百工匠,以及第一批糧秣武器等物資,從雞籠港登陸夷州。

夷州現屬南楚所置泉州府管轄,自古以來雖有不少中土百姓為躲避戰亂移居至此,但其時尚未大規模開發。夷州氣候宜人,物產豐饒,堪稱扼守大夏進出大洋的絕佳寶地。

至夏曆武成三十年年底,在楊致與秦氏的有條不紊的密切配合下。夷州島上已有駐軍一萬三千人,移民五萬餘人,開墾良田近三十萬畝,種植果林近百萬畝,建成造船工坊、武備工坊兩處。

駐軍分成三部,在雞籠港與高雄分別駐有一支五千人的艦隊。另有三千人擔任守備之責。

在熊展夫婦的堅持下,山東外海諸島駐留一支兩千人規模的艦隊,仍由熊展統領。本來玲瓏、江城璧、秦氏兄弟等人商議,想要將長島的幾個工坊全部搬遷至夷州,卻楊致毫不猶豫的否決了。理由很簡單:終有一日將會天下一統,山東外海諸島絕不是楊氏私產,永遠都是中華王朝的國土。將來無論落在哪姓王朝手上,都是惠及後人!

世人不是瞎子,皇帝不是。近在咫尺的南楚泉州知府更不是。

這個年代的人原本就對海權大多沒有什麼概念,亂世之中尤其如此。前朝覆滅以來,藩鎮割據,諸國林立。在陸地上相互攻伐,無不百般小心,誰還有那個閒心去管海上的事?楊致收伏几股海盜佔據山東外海諸島,連皇帝最初都不以為然。不就是幾個巴掌大的小島嗎?他再怎麼折騰又能蹦躂到哪兒去?結果等皇帝醒過神來的時候,山東外海諸島已經紮紮實實的姓了楊。

夷州就愈發不一樣了。長島距離蓬萊太近。皇帝只要咬牙一發狠,最多旬月可破。夷州與閩粵隔海相望。兩岸被相距數百里海峽阻隔,島嶼面積甚大,土地肥沃。無論是大夏還是南楚,依據兩國現在的國力,想要越海征伐,談何容易?是以皇帝的裝聾作啞完全是迫於無奈。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楊致與秦氏聯手經略,駐軍移民。

自從李照率部登陸夷州的訊息傳到耳朵裡的那一天起,泉州知府就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

可載數千人的大艦,訓練有素、武裝到牙齒的軍士,移民定居者每戶無償賜予田地二十畝。有手藝的匠人加賜山林五畝……,還有許多惠民法令,陸上的小民百姓平日連想都不敢想。

一開始還是由秦氏暗中組織,以搭乘“商船”的名義將有心移民的百姓送往夷州,後來索性每日至少有一艘可載五百人的大船,公然如同渡輪一般往返。人口驟然大量遷移流失,無疑會引發一系列的社會問題,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地方官府的賦稅大減,徭役難徵。泉州知府能不急嗎?想要強行阻攔,無異於以卵擊石,隱瞞不報更是欺君大罪。聞訊加以證實之後,最初接連數月急報楚帝,卻都如石沉大海,從無迴音。到得後來,心道連大楚皇帝都不聞不問,索性破罐子破摔的跟著裝作視而不見,只好聽天由命了。

大夏與南楚是南北對峙的兩個亂世強國,兩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