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和開羅的市場去搜羅空油桶、汽油桶、皮囊和任何其他容器,帶足淡水,因為他印象中海島會缺淡水。而且,這支部隊缺乏塹壕戰的武器和工具,臨時湊合的軍用工廠生產著迫擊炮、手榴彈、掘壕工具和潛望鏡,而且當地幾乎沒有公路,英國遠征軍只得徵用當地的驢夫和他們的牲畜,用驢車作交通運輸之用。而土耳其的軍隊,在艦隊撤退後的48天喘息期間,由德國馮。桑德斯將軍指揮,駐守在了預測的英軍登陸地點。而且,在備戰中,土耳其當時一位名不見經傳的人物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土克上校(歷史上現代土耳其的國父),幫助桑德斯指揮土耳其軍隊。
佔據絕對火力優勢的英國海軍和陸軍同時向土耳其氣勢洶洶殺去,實力懸殊的土耳其人,命運到底會如何呢?土耳其青年黨,會亡黨亡國嗎?(未完待續)
第三十二章 丘吉爾下臺(下)
ps:訂閱支援正版光榮
漢密爾頓率領約八萬陸軍,集結待運地是希臘利姆諾斯島上的穆茲羅斯港,協約國的小艦隊4月23日才離開那裡啟程去加利西亞半島,這給了德國馮。桑德斯將軍充足的備戰時間,土耳其星月旗下的海岸炮臺,舊炮已換成裝配德制克虜伯大炮,大戰前德國資助土耳其的步槍等陸軍裝備也派上了用場。漢密爾頓按照陸軍元帥基欽納勳爵的建議,把登陸地點限於半島兩邊的二十英里,由現場指揮官來選擇灘頭陣地。
八萬協約國的遠征軍兵分三路:第一路是法**團,在加里波利亞洲海岸南端的庫姆。卡萊登陸,這是一次臨時的、牽制性的登陸。第二路大軍是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軍團(澳新軍團),規模最大,登陸地點選在加里波利半島的愛琴海岸一片可視性良好的海灘,其後是一塊平坦地帶叫格巴土丘的地方。第三路大軍登陸點選在了赫爾海角,這裡是加利西亞半島的制高點,可以俯瞰整個達達尼爾海峽。
協約國遠征軍的第一路大軍登陸後,就遭遇了一場惡戰。德國馮。桑德斯將軍正確地猜出了這個登陸點。他早在離庫姆。卡萊不遠的地方;佈置了兩個師的兵力。因為此地處於戰艦火力範圍之內,很容易受到攻擊。因為只是臨時的、牽制性的登陸,法軍在這裡和土耳其守軍激戰了一天,就回到軍艦上,開赴赫爾海角和英軍會合。
赫爾海角才是漢密爾頓陸軍選擇的登陸重點,他在赫勒海角的海灘上安排了五處登陸點。這大大出乎了桑德斯的意料。
桑德斯本來以為,英軍的目標是靠近君士坦丁堡的馬爾馬拉海,所以最有可能選擇離此目標最近的地方登陸。這個地方就是加西利亞半島北部海峽最窄處的布萊。如果在英**隊在布萊登陸成功,就等於到了馬爾馬拉海,而且還能切斷在加里波利半島上的土耳其部隊與在北面的軍事基地的聯絡。這樣登陸才合乎常理。桑德斯判斷漢密爾頓很有可能把大部分遠征軍送到布萊,所以他把土耳其最精銳的兩個師兵力佈置在了布萊。並把他的指揮部設定在這裡。
但桑德斯忽略了一點,那就是英國的漢密爾頓將軍此前對加利西亞半島一無所知,他根本就不知道布萊是最佳登陸地點。桑德斯的六個師兵力,有兩個師佈置在半島與英軍登陸相對的一邊。另有三分之一的兵力靠北。剩餘的兩師,一個建制不全的師被派往赫勒海角,最後的一個師,被派往加利西亞半島的中部,可以隨時向加利西亞半島上任何地點運動。
英軍在赫勒海角登陸時。兵力遠超過土耳其兵力,達到6:1,在5個登陸點中,只有兩處遇到兇猛抵抗。在其中的一個登陸點,亨特。韋斯頓率領的二十九師軍登陸後發現,他們處於難以防守的灘頭陣地。陳舊的運煤船“克萊德河號”,改裝成把巨大的門安裝在船身的登陸艇,可容二千名士兵。當這艘船近岸時,周圍都是英國運載部隊的駁船,這時土耳其的克虜伯重炮開火了。運煤船的船首栽進水裡,英軍落水了,沒有任何工業汙染的海水。就像透明的水晶一樣,但水很深,英軍很多人不會游泳,隊形整齊、身穿軍服計程車兵的屍體沉入水底,他們是在爬上岸時被擊中或失足跌下水的。亨特。韋斯頓的軍隊傷亡慘重,超過了三分之一。他們還遇到了鐵絲網障礙,但英軍最終控制了登陸點。此後,他們坐下來休息,原地等待上級命令。
在其餘3個未遇到抵抗的登陸點上。也發生了類似的荒謬事情。英軍本可以輕鬆地向內陸進發,佔領前面的制高點。甚至有時間可以迂迴到土耳其守衛的背後發動攻擊。但是,沒有人告訴他們上岸後該做什麼。於是英軍在登陸點等待,毫無目標地等待,浪費了寶貴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