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旁證,有偽造的嫌疑。特別是《興化縣續志》,分明有人改過。這裡姑妄錄之。
此外,清咸豐四年版《施氏族譜》,還有一篇序、一篇宗祠建立記述、一篇施讓墓誌銘,都提到了施耐庵遷徙白駒場的事情。
從陸續發現的《施氏族譜》等材料和施家橋出土的《施讓地券》、《施氏家簿譜》等文物,補充了淮安王道生所撰的《施耐庵墓誌銘》,勾勒施耐庵的生平如下:施耐庵,元末明初人,名子安,又名肇端,字彥端,耐庵是他的又字或者別號。祖居揚州興化,後來遷居海陵白駒,至順間“鄉貢進士”,流寓錢塘,曾入張士誠幕,張敗後隱居白駒著書,避朱元璋徵而去淮安,卒後骨殖遷葬白駒施家橋。
關於以上推測,學術界尚有爭議。
同意者認為:
《施氏長門譜》凡名前皆有“諱”字,凡各人父親,皆冠以“公”字,第四世至第九世名諱缺,第一世彥端公名亦缺,說明修譜者嚴謹,不知為不知。施氏宗祠《木榜文》載:施耐庵“諱子安”,與《施耐庵墓誌》一致。二十世紀初,吳梅在《顧曲麈(zhǔ主)談》中說:“《幽閨記》為施君美作,君美名惠,即《水滸傳》之耐庵居士也。”吳梅大弟子任二北說,吳師家中孤本甚多,所說必有所本。明代徐復祚《三家村老委談》四次說到施君美作《水滸》。何滿子先生說,徐為萬曆年間人,當然知道《水滸》署名為施耐庵,他不稱耐庵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