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梅蘭芳大概也是國內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第一明星也。

因為一部《梅蘭芳》,引出了下面眾多的問與答。感謝這些媒體朋友,在此把他們的問題集中起來作為本書的一章,獻給讀者,答疑解惑亦可,拋磚引玉亦可,且讀且思之。”

第一折 凡人

梅蘭芳是個沒有失控的人。

戲曲界,早在二十年代,稱他是古今第一人。

陳毅說他是一代完人。

我覺得梅是一個終其一生沒有失控的人。

我想,在梅先生的一生中,有大的起伏跌宕,充滿了戲劇性的波折和衝突,同時也是一個前後變化極大的過程。造成這種變化的因素很多。開始時並非那麼正面,“並非那麼正面”的意思是說,一來他家境很苦,二來社會地位低。

我們煞有介事地講徽班進京二百年,但我們始終沒有觸及徽班進京背後的故事——徽班藝人為什麼會在那個時候一塊兒到了北京?其實,它跟乾隆皇帝的六次南巡有直接關係,他從江南豐饒之地帶回來兩批人:一批是三千佳麗,充入後宮,直接從神武門進了紫禁城;還有一批人就被留在了南宮,就在北京圖書館舊址,神武門附近那一帶,其實就是梨園。梅家的先人並不是在乾隆時代就進京的,晚得多才來,但所謂徽班進京的風氣,確乎是從乾隆時代開始的。我並不是梨園史的研究者。在我開始做電影《梅蘭芳》之前,我看到一本書,非常吃驚。一九二五年出版的,豎版的,很厚,叫“京劇二百年”,作者居然是個日本人,叫波多野乾一。我反覆看書的序言,我以為是中國人寫的書,然後波多野乾一給他寫個序言,後來發現完全不是,是日本人寫的。他對於當時所有的名角的出身、來歷、成就、結局都作了一番描述,不得了。我提到這本書的意思是說,實際上,梨園行,當時京劇藝人,包括成功的京劇藝人,都生活在社會的夾縫中。他們可以堂而皇之地進入紫禁城,腰牌上寫著“面黃無須”,而且有官銜“從六品內廷供奉”,最高的甚至被提到了四品左右的位置——當然都是虛銜,都歸清平署管。關鍵在於,他們可以直接面聖,不管是慈禧還是光緒,直接就在這兒唱,而且可以小小地開個玩笑,插科打諢。比如楊小樓就被慈禧親授說,“哎,你這個魯智深好啊,武松好啊,這掛珠子賞你了。”但同時他們也是被社會深深歧視的。

梅先生出生在南城李鐵柺斜街,那是八大胡同之一,在那個等級制度很森嚴的晚清,雖然說他爺爺是“同光十三絕”之一,也是有腰牌的,動不動能進宮裡面去,但實際上是非常被人看不起的。另外一個是心理上的,四歲爹就死了,過繼給他大伯了,到十四歲他母親又去世了,所以他基本上是一孤兒。清有一規矩,怕人聚眾鬧事,戲園子基本上都集中在南城,除了丹桂在東安市場之外,廣德樓、廣和樓全部都在南城。南城是當時所謂的九省通衢的地方,全都是大的商號,所有的外地人員都從南面豐臺進京,所以那就成了吃喝玩樂的娛樂中心,但南城一帶的戲園子是不許晚上開業的,一是照明條件不好,另外怕聚眾鬧事,都是下午就把戲唱完了,晚上陪酒。肥水不流外人田,所以好些個梨園行裡的人都自家辦這麼一個私寓,這就是招待貴客的,安徽的鹽商,山西的票號掌櫃、煤商等等。馮耿光雖然是從日本士官學校畢業,但都是跟梅在那樣的場合裡邊認識。梅小時候就沒過過一天好日子,是在這樣一個五方雜陳、藏汙納垢的環境中間長大的,所以宋人說“出汙泥而不染”還真有道理。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一折 凡人(2)

在梅的出身上你就能夠看出,他是有巨大反差的,一方面是被社會完全看不起,“貧”大家容易理解,什麼是“賤”?我給你舉個例子,要採訪一個梨園行裡的人,梨園行的人說:“電視採訪沒問題,那這電錢誰出?你們家不有電嗎?用我們家電那免談。您能用多少電?”這就叫“賤”!一方面是出身低微,另一方面是有宮廷的榮耀,梅巧玲也是時不時進宮的,但他在民間,有時是半裸著唱戲,我們稱之為粉戲。這些事情,都在梅蘭芳幼年成長過程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記。那梨園行裡的老人跟我說,誰三十了還坐人膝蓋頭呢。坐膝蓋頭是什麼意思?就是這男旦款款地扭著這腰身就坐到這豪客膝蓋上了,有沒有人請梅先生坐,有,但梅先生是不坐的,梅先生一輩子沒坐過膝蓋頭!開始學戲第一天,老師就說,“祖師爺沒賞你飯吃。”所以我覺得他是一個內心非常惶恐、脆弱,狀同年輕女子的男旦。

這些經歷勢必對他年幼的心靈產生一些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