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竟然安排了兩個小時,後來我才知道他的良苦用心,因為盧森堡就這一個地方可看。我們站的地方就是憲法廣場,廣場上有一塊石碑,低頭是峽谷,抬頭是吊橋。一下三個景點就全包括了。峽谷讓我看來就是一個大一點的裂縫,不是我見多識廣不把它放在眼裡,它真的就只有那麼大,參照其國家的迷你程度勉強稱其為大。最著名的阿道夫“大”橋(我聽到這個名字就聯想到希特勒,憑空又多出幾分悲涼來)就橫跨在“大”峽谷上面。是一座石橋,由一大兩小三個拱形構成。從橋上看過去,能看到遠處的工廠,有點突兀。勉強有點特色的是橋下沒有河流,而是一些房屋和森林,鬱鬱蔥蔥,有參天的古樹,也有草地,還有幾條羊腸小道,站在峽谷頂部望去,無邊落木蕭蕭下,有點像老照片的感覺。
法國、盧森堡到德國一路走來的感受,尤如一夜放縱歌舞,沉醉不知歸處,次晨回想恍如夢境,黯然神傷,推開門去,空氣清新,鳥語花香,生命再次綻放。德國就能讓你生命綻放如春花。德國在我的印象中由以下幾個詞構成:日爾曼、柏林牆、希特勒、嚴酷、嚴肅、嚴謹。我不知道將要看到一個什麼樣的德國,這個差點把歐洲鬧個翻天覆地的國家,當初把世界全都捲入戰爭的狂熱份子如今到底是個什麼模樣?有點八卦的味道了,昔日明星今何在?
進入德國境內頓覺視野開闊,神清氣爽,連綿起伏的山巒、丘陵、湖泊,星星點點的城堡,還有一望無際的葡萄園,在平和舒緩中隱藏著勃勃生機,穩重而熱烈,沒有一樣和我的印象沾邊,我沒想到德國竟然會這麼親切和溫和。回想盧森堡的新年之夜,讓我們這些 “亞細亞孤兒”倍感溫暖。北島說:人的一生沒有絕對的幸福,只有相對的自由和平靜。而眼前這個相對的自由和平靜,卻是從別人手裡暫時借來的,其中滋味難以描述。不知道別人感受如何,這一路走過來我最喜歡德國,連導遊也顯得格外放鬆,竟然說起自己的理想是娶個德國葡萄園主的女兒。如果願意也有貴賤之分的話,比起很多人只想能娶上個媳婦來說,他的願望是貴族級的。
我們的德國之行是沿著萊茵河走,首先到達的第一個城市是前德意志###國首都波恩,波恩像一個敦厚的長者,一點也沒有政治文化中心的高傲和跋扈,城市異常清新、寧靜,到處都可以見到鬱鬱蔥蔥的樹木、絢麗繽紛的花草。所有建築都古樸大方,與法國的精雕細刻形成強烈的反差。在戰爭年代市內的一些古老建築,曾經多次毀於戰火,德國人就這麼執著,毀一次建一次,跌倒了再爬起來,我最佩服倒下又能站起來的人以及國家,天生底子厚不算真本事。
賣掉磨坊萬萬不可
萊茵河就像歌中唱到一樣美,只會更美。萊茵河一直是德國浪漫主義的典型,浪漫多情,傲慢深沉。傳說中的美女羅蕾萊因遭魔咒,被迫用其美麗容顏與動人歌聲吸引萊茵河上往來船伕,導致許多船伕無法集中注意力好好行船而船毀人亡。為了不再殃及無辜的人,羅蕾萊最終從懸崖跳入萊茵河。這是多麼美麗而神秘詭譎的傳說。途中看到有一尊小小的銅像立在河中央,她是萊茵河的河神。河道蜿蜒曲折,水流溫順和緩。兩岸延綿起伏的葡萄園,坐落在河邊一個又一個小鎮。古堡、宮殿遺址點綴在青山綠水之中。
兩岸佈滿了城堡,幾乎幾步一個,倒像是烽火臺了,每一座古堡都有一段古老的故事和傳說,記載著主人們征戰的輝煌和纏綿的愛恨。德國人鍾情於城堡,是有原因的。最早萊茵河是日爾曼和羅馬帝國的邊界,建古堡是為了軍事目的,不過這類歷史久遠的古堡現在基本已成廢墟;中世紀騎士開始成了紅人兒,當時許多追星族的理想就是當騎士,就有許多騎士在萊茵河建城堡,用來練劍術和比武,跟武俠小說裡的華山派、崆峒派什麼的有點類似。騎士不吃香以後,許多貴族也開始選擇萊茵河建築豪華城堡,用於居住享樂。所以城堡的主人有曠世英雄有綠林好漢也有達官顯貴,或踞險自傲,或縱橫馳驟,如今只留下斑駁的記憶和無言的堡壘,在碧水綠蔭中靜靜地等待日出日落。城堡大多都有尖尖的塔,要想進去,估計要放下吊橋什麼的。這些城堡除了給武林高手們修煉還有什麼用途呢?相當於國內的收費站,此山是我開,此堡是我蓋,要從山中過,留下買路財。那時萊茵河兩岸交通不發達,人們需要經由山路往返,這些城堡就佔據某一路口然後收取費用,美其名曰徵稅。有一個城堡的主人徵的稅特別低,大家都從他這裡過,還給這個城堡取了個名字叫“老鼠堡”,是誇他徵的稅比老鼠還少呢。當壓迫成為習慣,人們就不僅不覺得不公反而還學會享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