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部分

初的信仰。

也正因為有了這樣的修士們,才有了一方安寧。正因為他們固執的堅持,才在那個‘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年代裡,讓修士與凡人共處一界。修士們沒有恃強凌弱,沒有高人一等,兩者之間和而不同,互惠互利。

那種精神是一個時空的靈魂,所以才有了那麼多的大能,不惜以犧牲自身為代價來拯救天下。只是發生過的事情,在凡人代代相傳中失去了真實性,在修真界的徹底離開後,成為了傳說。

後來,洪荒的盛世已過,亂世已到。在那樣動盪的時代裡,大能們補天的補天,治水的治水,但是許多修士迫於無奈,卻是離開了,尋找更好的道途。

留下來的那些修者又到底是為了什麼呢?是對於這片故土的留戀?還是相信天道還有迴轉的餘地呢?

確實後來天地異動停止,新的天地秩序建立,在封神之戰後,天庭地府出現了。但那種真實無我的精神,終究難以與洪荒之前相提並論了。而直到天地的靈氣再變,天地眾仙也離開了。

在清虛道人沒有來得及說清的留言裡,在那個天地開始鉅變的時代裡,有著許多留下來的修士,都和他一樣。他們沒有太過高深的法力,卻也能力敵數多洪荒兇獸。也許不能震天撼地,但是他們的道心卻一樣堅定,不可撼天,卻為保民。

在天地的動盪中,保護了凡人,留下了星星之火。

試問修士如果真的視一切為螻蟻,那又何必修仙。

在這樣的沉默中,三人走到‘井’的所在地。

***

透過井的連線點,三人回到了現世,踏在這片熟悉的土地上,沿著東苕溪回城了。

沿河遠望去,在雲層中,依稀可以看見溪流的發源處——天目山。

這座山曾叫浮玉之山,住著彘這種吃人的動物,它們狀似老虎,卻有牛的尾巴,是一種兇猛的動物。它們出現在哪裡,哪裡就會發洪水了。

只是現在那座山只是天目山,沒有浮玉之山,更沒有彘。

作者有話要說:

☆、玉琮之秘補記·獨木棺與金烏負日

透過這次的良渚之行,鬱陽與雲子諾兩人算是知道了玉琮的來處,但它們究竟為何人所制,為什麼能不斷吸收靈氣,是否有又其他的用途,這個問題只能待他日求證了。

翌日,熊胤天難得願意離開一直宅著的研究所,來到了到杭城市中,說是有兩個問題想要向雲子諾與鬱陽請教一番。

杭城的美八分來自於西湖,古今皆知,天下共聞。西湖周邊群山環繞。正如陳糜賦詩的那樣,“南北高峰高插天,兩峰相對不相連。晚來新雨湖中過,一片痴雲鎖二尖。”

雲子諾與鬱陽就暫居這樣的一座西湖邊上的山上,這個季節不是旅遊時節,山莊裡遊人甚少。

從西湖方向進入盤山公路,沿級而上,在參天古樹的遮掩中,熊胤天找到了山莊的入口,進入之後倒是豁然開朗。遠望而去,是一片古色古香的庭院建築。靜謐之中,不時有鳥鳴之聲響起,還有風拂樹海的聲音。

雲子諾與鬱陽已經在等著他了。三個人穿過門庭,走過曲折的迴廊,到了整個山莊的後方,那裡是一片空曠的深山遠景。有一條小徑,上面是少許雜草,它通往上山的道路。

三人在小徑起始的不遠處,就著邊上的石凳坐了下來。

“我這次來,是特地來請教一件事情的。”熊胤天沒有磨嘰,直接道出疑問,“你們在那個森林中找到的獨木舟可有什麼講究?與史書中記載的獨木棺有關係嗎?”

熊胤天所說的獨木棺,指的是在良渚時期盛行的獨木棺入葬法。

在良渚遺址的發掘過程中,特別是對於墓地的發掘中,挖掘出一種獨特的‘棺床’。

以反山的墓地為例,11座墓葬中,墓底往往築有‘棺床’狀的低土臺,其外圍有深約10厘米左右的淺溝,而‘棺床’呈凹弧形,墓內均有淤泥與板灰的痕跡,顯示這裡曾經有過木質的棺葬具。看上去就像是一個獨木舟的樣子,就稱呼它為獨木棺入葬法。

與良渚的獨木棺入葬法不同,黃河流域發現的棺葬多為長方形的原始框木棺。例如山東鄒縣野店51號墓中發現的那樣,是一個用較短的木棍搭成的僅容一人的長方形木棺。

為什麼黃河流域的史前墓葬,未見這種獨木棺,而在良渚盛行呢?在浙州蕭山發現的獨木舟與它有什麼關聯嗎?

最後在密境中用來渡過幽冥之力的沼澤地,使用的獨木舟與它又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