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部分

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氣之擾,一由營氣之不足耳。有邪者多實證,無邪者皆虛證。”明·李中梓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對不寐的病因及治療提出了卓有見識的論述,《醫宗必讀·不得臥》雲:“不寐之故大約有五:一日氣虛,六君子湯加酸棗仁、黃芪。一日陰虛,血少心煩,酸棗仁一兩,生地黃五錢,米二合,煮粥食之。一日痰滯,溫膽湯加南星、酸棗仁、雄黃末。一日水停,輕者六君子湯,加菖蒲、遠志、蒼朮;重者控涎丹。一日胃不和,橘紅、甘草、石斛、茯苓、半夏、神曲、山楂之類。”清·馮兆張《馮氏錦囊秘錄·卷十二》雲:“是以壯年腎陰強盛,則睡沉熟而長,老年陰氣衰弱,則睡輕而短。”說明不寐的病因與腎陰盛衰有關。

西醫學中不與精神疾病或軀體疾病相關聯的失眠為原發性失眠,可參考本節內容辨證論治。失眠又是多種精神障礙和多種軀體疾病中的常見伴發症狀,當以失眠為主要臨床表現時亦可參考本節內容辨證論治。

【病因病機】

正常睡眠依賴於人體的“陰平陽秘”,臟腑調和,氣血充足,心神安定,衛陽能人於陰。如思慮過度,內傷心脾;或體虛陰傷,陰虛火旺;或受大驚大恐,心膽氣虛;或宿食停滯化為痰熱,擾動胃腑;或情志不舒,氣鬱化火,肝火擾神,均能使心神不安而發為本病。

一、病因

1。情志失常

喜怒哀樂等情志過極可導致臟腑功能失調而發生不寐。或由情志不遂,鬱怒傷肝,氣鬱化火,上擾心神;或由五志過極,心火內熾;或由喜笑無度,心神激動;或因過度憂思,傷及心脾,營血虧虛,不能上奉於心,而致心神不安;或由暴受驚恐,導致心虛膽怯,神魂不安,均可導致夜不能寐。

2。飲食不節

暴飲暴食,宿食停滯,脾胃受損,釀生痰熱,壅遏於中,痰熱上擾,胃氣失和而不得安寐。此外,濃茶、咖啡、酒之類飲料也可導致不寐。

3。勞逸失調

勞倦太過則傷脾,過逸少動亦致脾虛氣弱,運化不健,氣血生化乏源,不能上奉於心,以致心神失養而失眠。

4。病後體虛

久病血虛,年邁血少,引起心血不足,心失所養,心神不安而不寐。亦可因年邁體虛,陰陽虧虛而致不寐。若素體陰虛,兼因房勞過度,腎陰耗傷,陰衰於下,不能上奉於心,水火不濟,心火獨亢,火盛神動,心腎失交而心神不寧。

二、病機

不寐的病因雖多,但其病理變化,總屬陽盛陰衰,陰陽失交。一為陰虛不能納陽,一為陽盛不得入於陰。病位主要在心,與肝、脾、腎密切相關。因血之來源,由水谷精微所化,上奉於心,則心得所養;受藏於肝,則肝體柔和;統攝於脾,則生化不息;調節有度,化而為精,內藏於腎,腎精上承於心,心氣下交於腎,陰精內守,衛陽護於外,陰陽協調,則神志安寧。

不寐的病理性質有虛實之分。肝鬱化火,或痰熱內擾,心神不安者以實證為主。心脾兩虛,氣血不足,或心膽氣虛,或心腎不交,水火不濟,心神失養,神不安寧,多屬虛證。但久病可表現為虛實兼夾,或為瘀血所致。

不寐失治誤治可發生病機轉化,如肝鬱化火證病情加重,火熱傷陰耗氣,則由實轉虛;心脾兩虛者,飲食不當,更傷脾胃,使氣血愈虛,食積內停,而見虛實夾雜;如溫燥太過,易致陰虛火旺;屬心腎不交者,可進一步發展為心火獨亢,腎水更虛之證。

【診查要點】

一、診斷依據

1。不寐,輕者入睡困難,或寐而不酣,時寐時醒,或醒後不能再寐,重則徹夜不寐。

2。可伴有頭昏頭痛、心悸健忘、心煩、神疲等。

3。常有情志失常、飲食不節、勞倦過度及病後、體虛等病史。

二、病證鑑別

不寐應與一時陛失眠、生理性少寐、他病痛苦引起的失眠相區別。不寐是指單純以失眠為主症,表現為持續的、嚴重的睡眠困難。若因一時性情志影響或生活環境改變引起的暫時陛失眠不屬病態。至於老年人少寐早醒,亦多屬生理狀態。若因其他疾病痛苦引起失眠者,則應以祛除有關病因為主。

【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

不寐首先應辨虛實。虛證多為陰血不足,心失所養。如雖能入睡,但睡間易醒,醒後不易再睡,兼見體質瘦弱,面色無華,神疲懶言,心悸健忘,多屬心脾兩虛證;如心煩失眠,不易入睡,兼見心悸,五心煩熱,潮熱,多屬陰虛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