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三月,朱棣又一次親征,大軍浩浩蕩蕩向韃靼進發,一路上都沒有遇到什麼像樣的抵抗,到了七月,大軍抵達沙琿原(地名),接近了阿魯臺的老巢。
阿魯臺實行不抵抗政策,是否有什麼後著呢?
答案是沒有。
阿魯臺不抵抗的原因很簡單,他沒有能力抵抗。
這位當年曾立志於恢復蒙古帝國的人已經蛻變成了一個小毛賊,只能搶搶劫,鬧鬧事,他沒有退敵的辦法,唯一的應對就是帶著老婆孩子跑路。
蕩平了阿魯臺的老巢後,朱棣準備班師回朝,由於當時兀良哈三衛與阿魯臺已經互相勾結,所以朱棣決定回去的路上順便教訓一下這個當年的下屬。
他命令部隊向西開進,並說道:“兀良哈知道我軍前來,必然向西撤退,在那裡等著他們就是了。”
部下們面面相覷,人家往哪邊撤退,你是怎麼知道的?
可是皇帝說話,自然要聽,大軍隨即向西邊轉移,八月到達齊拉爾河,正好遇到了兀良哈的軍隊及部落。
兀良哈十分驚慌,朱棣卻十分興奮,按照現在的退休制度,他已經到了退休年齡,雖然按照級別劃定,他應該是廳級以上幹部,估計還能幹很長時間,但中國歷史上,皇帝到了他這個年紀,還親自拿刀砍人的實在是少之又少。
值此遇敵之時,他橫刀立馬,以五十五歲之高齡再次帶領騎兵親自衝入敵陣,大破兀良哈(斬首數百級,餘皆走散)。
此後他又率軍追擊,一舉掃平了兀良哈的巢穴,這才心滿意足地回了家。
從朱棣的種種行為經歷來看,他是一個熱愛戰爭陶醉於戰爭的人,是一個天生的戰士。
上天並沒有虧待這位喜歡打仗,熱愛戰爭的皇帝,僅僅一年之後,他又一次親征韃靼,不過這次出征的緣由卻十分奇特,很明顯是沒事找事。
(長篇)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