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部分

堆廢墟和活不見人死不見屍的尷尬局面。

從此建文帝的下落就成了他的心頭大患,為了找出這個問題的答案,朱棣想盡各種辦法四處找人,只要有任何蛛絲馬跡,他就會抓住不放。

也就在此時,有人向他告密,還有一個人知道建文帝的下落,這個人就是溥洽。

溥洽是建文帝朱允炆的主錄僧,據說當時正是他安排朱允炆出逃的,雖是傳聞,但此人與朱允炆關係密切,他確實很有可能知道朱允炆的下落。

朱棣聽說後大喜,便將溥洽關進了監獄,至於他是否拷打過溥洽,溥洽如何回應,史無記載,我們自然也不知道。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他並沒有從溥洽的口中得到他想要的東西,因為直到二十年後他臨死前方才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長篇)明朝的那些事兒-歷史應該可以寫得好看'371'

但溥洽卻從此開始難見天日,他不但是一個特殊的政治犯,還是一個絕對不會被釋放的政治犯,原因很簡單,他不說出朱允炆的下落,自然不會放他,而如果他說了出來,朱棣也決不會把這個知情人釋放出獄,依著朱棣的性格,還很有可能殺人滅口,一了百了。

如無意外,溥洽這一輩子就要在牢房裡度過了。

但是現在,意外發生了。

朱棣知道姚廣孝這個要求的分量,溥洽是不能放的,但這畢竟是自己老朋友這一生中的最後一個願望,實在難以抉擇。

姚廣孝目不轉睛地看著沉默中的朱棣,他知道眼前的這位皇帝正在思考,準備做出決定。

“好吧,我答應你”

姚廣孝釋然了,他曾親眼看見在自己的陰謀策劃之下,無數人死於非命,從方孝孺到黃子澄,凌遲、滅族,這些無比殘忍的罪行就發生在自己面前,他曾勸阻過,卻無能為力。雖然這些人並非直接死在自己手上,但他確實是這一切的始作俑者。

雖然他不是善男信女,但他也不是泯滅人性的惡魔。殘酷的政治鬥爭和親人朋友的離去讓他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很多人因為他而死去,他卻揹負著罪惡活了下來。

所以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他提出了這個要求。

不是為了救贖溥洽,而是為了救贖他自己的靈魂。

精神上得到解脫的姚廣孝最終也得到了肉體的解脫, 三月十八日,姚廣孝病死於北京慶壽寺,年八十四。

這位永樂年間最偉大的陰謀家終於含笑離開了人世,他付出了很多,卻似乎並沒有得到什麼,他的前半生努力實踐著自己的抱負,後半生卻揹負著罪惡感孤獨地生活著。

無論如何,對於他而言,一切都已結束。

朱棣遵守了他的諾言,放出了溥洽,不是因為仁慈,而是出於對老朋友的承諾。

皇位奪下來了,首都遷過去了,大典修完了,南洋逛遍了,安南平定了,瓦剌韃靼沒戲唱了。

現在唯一的老朋友也走了。

這場戲演到現在,也差不多了,當年三十一歲的青年朱棣起兵造反,最終奪得天下,之後他又開始了自己的統治,創造了屬於他的時代。

在這漫長而短暫的幾十年中,該做的事情他做了,不該做的事情他也做了。但綜合來看,他確實是一位歷史上少有的雄才大略的皇帝。上面列出的那些政績裡的任何一條都很難做到、做好,但他卻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就全部完成了。

做皇帝做到他這個份上,實在不容易啊。

按說有如此功績,朱棣也應該心滿意足了,但其實不然,在他坐在皇位上的每一個白天,睡在寢宮裡的每一個夜晚,有一件事情總是纏繞在他的心頭,如噩夢般揮之不去,斬之不絕。

是的,雄才大略的朱棣在他執政的每一個日日夜夜都掛念著這件事,恐懼著這件事。

朱允炆,你到底是死是活,現在何方?!

朱棣,不用再等多久了,你很快就會知道答案。

(長篇)明朝的那些事兒-歷史應該可以寫得好看'372'

永樂二十年(1422),欠收拾的阿魯臺又開始鬧事,他率軍大舉進攻明朝邊境,其本意只是小打小鬧,想幹一票搶劫而已,估計明朝也不會把他怎麼樣,這一套理論用在別人身上有可能行得通,但可惜的是,他的對手是從不妥協的朱棣。

朱棣聽說這個十二年前被打服的小弟又不服了,也不多說,雖已年屆花甲(當時五十五歲),好勇鬥狠的個性卻從未減退。

不服就打到你服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