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驚歎這種古典東方貴族女性所特有的生活品味了。錢夫人果然正如紫姨所稱道的那般“儒雅”——她舉止從容,笑容可掬,連那一身看似極隨意的日常穿戴,也引起了秋姍的敬意和好感:
上身是一件工藝精湛的淺灰色絲綢汕繡唐裝,下身是一條看似普通而質地極好的黑緞百褶長裙,頸上一條“塔式”的東珠項鍊,耳垂上是用兩顆同色珍珠配成的小耳環
點點滴滴,無不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了富有和高貴。同時,也展示出大家閨秀的矜持修養。比起民國成立後眾多官僚、暴發戶的女眷們那唯恐不為人所注目的濃脂豔粉來,錢夫人為自己風韻猶存的中年,恰到好處地施覆著薄薄一層淡妝。
秋姍因此也理解了,紫姨何以會在這偌大的皇糧衚衕中,唯獨選擇這位街坊作為自己的交往物件。
兩個年輕的女僕,身穿素淨可人的蠟染青花小褂,胸前扎著一塊讓人聯想到採茶女兒的土織布兜兜,腳蹬布納底子的繡花布鞋,步履輕盈無聲地走上前來。她們伶俐熟練地為客人擺齊了北方難得一見的紫砂小壺、小茶罐兒,不同形狀的細瓷小杯子,還分了聞香杯和飲茶杯
秋姍一邊饒有興味地欣賞著沏茶女僕那顯然是經過嚴格訓練的一招一式,耳畔一邊傾聽著女主人那款款道來的溫聲細語:
“在我的祖籍閩南,這茶中之王‘大紅袍’,生長在武夷山幽深險要的九龍窠內。有關‘大紅袍’的由來,眾說紛紜,不一而足。一說是天心廟老方丈用九龍窠的神茶,治好了一位進京趕考舉子的病。後來這舉子金榜題名,為感謝武夷神茶的救命之恩,特將皇帝所賜大紅袍披在老方丈所摘茶葉的茶樹叢上,故這叢茶樹得名‘大紅袍’。”
“還有一說是,古時有一位皇太后因肚疼腹脹,臥床不起。皇帝遍請天下名醫,用盡靈丹妙藥均不見效,後用九龍窠巖壁上的這叢神茶,治好了皇太后的病痛。為此,皇帝命大臣帶上一件大紅袍,代他前往武夷山九龍窠向神茶致謝,把御賜大紅袍披在茶樹上,並御賜此茶名為‘大紅袍’。
“自然,傳說歸傳說。大紅袍茶樹之所以能得到‘茶樹之王’的美譽,主要在於它生長在地勢幽奇的九龍窠。唯獨那裡的氣候獨特,土壤適宜,終年雲霧繚繞、細泉潺流再加上茶農的細心管理和精工炮製,遂使‘大紅袍’那獨特的品質和藥效而聞名遐邇。這一叢‘大紅袍’茶樹一共四株,常年僅產茶葉區區半斤左右,最好的年景,也不出一斤”
經過首道的“聞香”——從那細高的小聞香杯中泛出的,果然是一縷奇異的芳香沁人心脾。
終於,秋姍誠惶誠恐地在兩位高貴女長輩的注目下,把那小酒盅一般的飲茶杯送到嘴邊,仰頸一飲而盡
果然是名不虛傳的“大紅袍”,那苦中含甘的琥珀色液體,攜帶著柔順的暖意,彷彿從舌尖兒直升額頂,令人滿口生津,神清氣爽。
秋姍的腦海中,隨之就泛出了兩個字:“奢侈”——
這就是天下人所言而所不知的“真正的奢侈”了。她在心中竟暗暗感激起曾佐來生活中,畢竟還有除了血腥之外的種種閒情雅興、無限道骨仙風,值得去品味和享受呵!
秋姍毫不做作的反應,顯然為女主人帶來了虛榮心的滿足。她微笑了,那保養得幾乎無法判斷實際年齡的面孔上,露出了慈祥而又得意的笑容。伸出她面板細膩白嫩的一雙手,親自又為客人斟滿了茶杯
就在這時,迴廊那頭出現了一位青年公子的身影——他身材高矮適中,下身一條茶色的小花格呢褲子,上身一件米色的棉線拉鍊運動衫,腳上一雙棕色的牛津式繫帶皮鞋顏色、款式都搭配得既時尚又得體。
遺憾的是,他的一隻手上,不太高明地草草纏著繃帶,臉上也不知因為什麼,被一大片紫藥水,生生糟蹋了那張酷似院長夫人的俊秀五官!
秋姍的心,猛地被激起了一個寒戰——難道,這便是紫姨“醉翁之意”的真實所在?!
那公子顯然是意識到了自己此刻的外表的“不雅”,他猶豫不決了片刻,還是走上前來,問候紫姨“您老人家好”。也許是覺得秋姍還年輕,面帶幾分勉強地道了一聲“你好!”
他對錢夫人說了聲:“媽媽,您跟貴客們慢慢用茶——”便流露出急於想要離去的樣子。
紫姨卻偏偏多事,伸手拉住了公子那隻沒有纏繃帶的手,嘴裡誇張地吐出了一串兒成年女性們做作的“嘖嘖”聲:
“勝曉,幾天不見,原本好好的,怎麼就掛了彩呢?是不是學那‘三劍客’,也在哪裡上演了一場‘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