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不上來,洋人不給你借款,你的共和軍又能支撐多久?打仗就是打錢,沒有銀子,什麼仗都打不起來。”
趙北摸了摸下巴,這筆帳他算過。
共和軍的維持確實需要大筆金錢,一個齊裝滿員的步兵師,如果是甲種師的話,每年所需軍費在一百萬銀圓至一百五十萬銀圓之間,這還是和平時期,若是戰爭時期,這個軍費還得翻番。打仗就是打錢,這個道理他當然懂的,不過,至於楊度的擔心也確實是杞人憂天,因為,趙北現在根本就沒打算真的北伐,他的那則“震電”只不過是敲山震虎、虛晃一槍而已,目的很簡單,一是為了鼓勵南方革命黨人繼續揭竿而起,並迫使他們也附和共和倡議,二是為了嚇唬一下清廷和袁世凱,同時也使自己的威望進一步提高,除此之外,試探一下列強的底線也是他的目的。
現在的共和軍確實很困難,不僅軍費捉襟見肘,而且部隊沒有完成整編,人員良莠不齊,戰鬥力無法保證,況且湖北剛剛光復沒多久,各地仍有頑固勢力的零星反抗,至於鄂西那邊,楊王鵬一走,當地本已收斂的會黨武裝又開始上躥下跳,打著共和軍的旗幟幹著打家劫舍的勾當,對於這些武裝也必須儘快消化完畢,整編的整編,消滅的消滅,這就需要動用共和軍正規部隊和革命衛隊的力量,如此一來,軍力更形分散,無法形成拳頭對北方頑固勢力實施致命一擊,再加上四川的趙爾巽聲稱要大舉東征,剿滅共和軍,這也讓人有些擔心,雖然川軍的戰鬥力不強,但也不可不防,要是湖北這塊根據地不穩,北伐就是空中樓臺,偏偏這個時候洋人也來湊熱鬧,聲稱要武力干涉革命,還截留了關稅,對此,趙北也不能不有所顧慮。
當然,最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武器彈藥的極度匱乏,按照趙北的整編計劃,共和軍將組建五個步兵師,其中至少應該編練兩個甲種師,配備最先進的輕重武器,每個師官兵合計一萬二千餘人,共需步槍六萬餘杆,可是現在,東拼西湊也只弄到七萬餘杆後裝槍,其中不少還是使用黑火藥的單發槍,戰爭中步槍的損耗是相當大的,六萬人的部隊,再怎麼說也得準備至少十萬杆步槍,至於機關槍、管退炮,更是奢侈品,只裝備最精銳的甲種師。
在漢陽兵工廠全面復工並取得足夠的原料之前,大舉北伐確實是不現實的。
有鑑於此,趙北才虛張聲勢,故意做出大舉北伐的姿態,又利用楊王鵬部北伐軍開進豫南的機會發出了“震電”,對頑固勢力進行震懾。
這是一種心理戰,就看哪一方堅持到最後了。
第103章 為民請命(下)
至於袁世凱,從歷史來看,他骨子裡就不是一個君憲人物,這個人出身於舊官僚家庭,崛起于軍界,對於世界大勢知之甚少,雖然編練了新式的北洋軍,但那並不代表他是新派人物,從頭至尾,他都是一箇舊式官僚,縱然主持了“新政”和“預備立憲”,但這也絲毫不能改變他骨子那種在官場中長期浸淫出的舊時代氣息,他要的立憲是限制滿清皇帝的權利,而不是他袁某人的權利。
此人能夠在清末政壇崛起,不是因為他多麼的有才能,恰恰是因為朝中無人,挫子裡拔將軍,清廷也只好將就著用用了,再加上他為人精明,見風使舵,又很會鑽營,這才得以爬上高位,趁著辛亥革命的動盪局面成為竊國大盜。
在趙北看來,袁世凱做官是個人才,但做新時代的國家元首就不行了,因為他看不清大勢,看不清大勢就會被眼前的蠅頭小利迷惑,難以承擔開國重擔,開國元首必須具備能看清這種歷史大勢的眼光,但具備這種素質的人少之又少,因為這種素質的養成不僅要求這個人放眼四海、博覽群書,擁有廣闊的胸懷,更要有天分。
但穿越者就不一樣了,歷史大勢就寫在史書上,想看不清都難,這一點非常重要,可以極大的彌補天分的不足。
在歷史上的辛亥革命中,袁世凱趁勢而起,放著終身總統不做,卻演出了一幕總統變皇帝的滑稽戲,最後以失敗告終,此事對中國所造成的傷害非常深遠,袁氏一死,北洋集團分裂,這些不同的軍事集團各自尋求列強作為後盾,而列強也積極扶持代理人,從此中華大地軍閥混戰,紛紛擾擾了十多年,失去了最寶貴的發展機遇,可以說,袁世凱作為一個目光短淺的舊式官僚,應該為這一切負總責,他原本有機會做一個拿破崙式的強人,但他沒有抓住這個青史留名的機會,而是將自己置於千夫所指的地位,這既是他袁世凱的悲劇,也是近代中國的悲劇。
現在,既然趙北已經穿越到這個時代,那麼,他絕不會允許這個悲劇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