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9部分

當然,這只是這個書生的一己之見,至於袁世凱自己是怎麼想的,他不知道,也沒去問,這次到武昌來,是楊度自己的主意,沒有請示袁世凱。

謙遜完畢,楊度向趙北淡淡一笑,稽首道:“在下正是楊度。實不相瞞,鄙人來此是為袁項城當說客的。”

“袁項城讓你來的?”趙北拿著馬鞭,輕輕打了打手心,開始猜測袁世凱的動機。

根據“辛亥革命”的歷史經驗,袁世凱在革命爆發之後一直採取的是“平衡戰略”,左右逢源,既不立即消滅革命軍,也不立即取代清廷,對清廷他表現的是“忠”,對革命派他表現的是“義”,在兩個對立的勢力之間小心翼翼的維持著力量的平衡,哪一方都不過分削弱,哪一方都不過分得罪,使他們鷸蚌相爭,自己漁人得利,當雙方誰也奈何不了對方時,再由他出面收拾局面,兩邊各給一點好處,而自己則趁機將最大的好處拿到手,正是利用這種辦法,他才得以攫取革命果實,篡奪了大權。

不過現在情況不一樣了,現在的袁世凱已經成了旗人眼裡的“篡臣”,清廷不會再信任他,“忠”不起來了;而他又不是革命黨人,也沒有在第一時間響應“共和”,雖然發動“兵諫”,但主張的卻是“君憲”,與革命軍自革命以來一直主張的共和背道而馳,因此也不為革命黨人所尊,這“義”字也就無從談起。所以這兩頭討好的辦法就行不通了,袁世凱採取得是借刀殺人的辦法,即借南方革命黨的力量恐嚇清廷,同時用“君憲”做籌碼,與革命派討價還價,表面看來與辛亥革命時採取的手段一樣,但出發點卻不一樣。

目的還是那個目的,梟雄還是那個梟雄,只是遭遇的局面卻完全不同了。

這,恐怕就是袁世凱沒有第一時間響應“共和”的原因,他有自己的打算,他還在做著驅虎吞狼的夢,只是可惜,這一次他遇到的卻是一個穿越者。

趙北在揣測袁世凱的用意,卻聽楊度說道:“鄙人來此,項城並不知情,是我自做主張,聽說舜卿先生要來武昌,便跟著一起來了。冒昧之處,還望總司令海涵。”

趙北微感詫異,但仔細琢磨,就釋然了。按照歷史記載,楊度這個人一向以“國士”自居,思想又深受所謂的“帝王之學”左右,有這種自做主張的行為倒也不算什麼怪異舉動。

歷史上不乏這樣的“謀士”,說到底,這是一種政治投機,成了就是“未雨綢繆”,會被主子賞識。

不過考慮到楊度在歷史上曾經不斷的轉換自己的治國理想,或許,此次武漢之行他不是投機。

第102章 為民請命(上)

楊度與趙北只顧說話,將另外幾人晾在一邊。

見兩人有越談越深的趨勢,黎元洪說道:“外頭風大,天冷,此處不是說話的地方,不如上樓再說,等觀完了江景,咱們就在樓下吃飯。本來我是備了全羊宴的,可譚祖庵看不上眼,叫來他的家廚曹敬臣親自掌勺,湘鄉風味,什麼‘臘味合蒸’、‘走油豆豉扣肉’、‘洞庭金龜’、‘蝴蝶飄海’、‘湘西酸肉’、‘炒血鴨’,不是酸就是辣,在這隆冬時節倒也別有一番風味。”

說完,又將另外幾人引見給趙北,都是些名不見經傳的小角色,大人物沒幾個,這並不奇怪,前幾日袁世凱在天津又發了通電,號召立憲派人物北上“議政”,和袁世凱一比,黎元洪的那份通電就顯得渺小了許多,一些本已抵達武昌的立憲派人物又調頭北上,到天津去了,這讓黎元洪頗為尷尬,可以想見,當“立憲奇才”楊度到來之後,他黎南陂是多麼的受寵若驚了。

黎元洪前頭領路,趙北帶著衛兵跟在後頭,一行人上了冷冷清清的黃鶴樓,在最頂層的小暖閣裡安坐,黎元洪叫來馬弁先上了些點心茶水,又吩咐馬弁將那窗戶撐開少許,方便眾人向長江眺望,可誰也沒心思去欣賞什麼江景,現在隆冬時節,又趕上戰亂,連鸚鵡洲竹木市場都歇了業,長江上冷冷清清,除了炮艦還是炮艦,能有什麼景色可供欣賞?

這暖閣很小,中間擺了兩隻炭盆,燒得暖洋洋的,但也佔了地方,一張茶几擺滿點心、茶水,就架在炭盆邊,幾張太師椅再往旁邊一放,暖閣裡愈發顯得狹窄起來,連轉個身都不容易。可就是這小小空間,兩名衛兵還是擠了進來,腰別“盒子炮”,佇立一旁,田勁夫帶人守在暖閣外頭的樓梯口。

趙北毫不客氣的坐了上首,將馬鞭擱在茶几上,也不拐彎抹角,把話挑明瞭,說道:“幾位請我過來,恐怕絕不是來欣賞江景、品嚐湘鄉名菜的吧?有話儘管講,現在革命尚未取得成功,不可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