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時左右),康熙帝率諸王、貝勒、貝子、公等,內大臣、大學士、都統、尚書、精奇尼哈番、侍衛等官,詣太皇太行禮,又詣皇太行禮。

少頃,御中和殿,內大臣、侍衛、執事各官慶賀元旦禮畢。御太和殿,諸王、貝勒、貝子、公等文武官員,及來朝元旦外藩貝勒、貝子、公、臺吉等,朝鮮等國使臣,上慶賀元旦表。

巳時(10時左右),御保和殿,賜外藩王、貝勒、貝子、公等,內大臣、大學士、都統、尚書、侍衛及臺吉等飯。午時(12時左右),御太和殿,大宴諸王、貝勒、貝子、公等,內大臣、侍衛、文武各官及來朝元旦外藩王、貝勒、貝子、公、臺吉等,朝鮮等國使臣,樂舞作,進酒。康熙帝召和碩康親王傑書、安親王嶽樂、裕親王福全、莊親王博果鐸、簡親王喇布、察哈爾部和碩親王布林尼、多羅溫郡王猛莪、惠郡王博翁果諾、平郡王羅可鐸、信郡王鄂札、順承郡王勒爾錦、多羅貝勒察尼、固山貝子尚善等至御座前,親賜飲。又召貝勒、貝子、宗室公等及義王孫徵純、伊思旦進郡王、外藩王、貝勒、貝子、公等俱至御座前,賜飲。又召滿漢大學士巴泰、李霨等,八旗滿洲、蒙古、漢軍都統拉哈達、朱滿、範達禮等,滿漢尚書對哈納、黃機等及滿漢侍郎等官至殿內,賜飲。

申時(16時左右),康熙帝到太皇太問安(《康熙起居注》康熙十一年正月初一日)。

初十日。早,康熙帝御乾清門,聽部院各衙門官員面奏政事(《康熙起居注》康熙十一年正月丁巳)。元宵節--康熙帝

十四日。早,康熙帝詣大享殿,行祈谷禮。午時,康熙帝御太和殿,宴外藩王、貝勒、貝子、公等,內大臣、滿漢大學士、三旗都統、尚書、副都統、侍郎、學士、侍衛等,樂舞作,進酒。康熙帝召外藩王、貝勒、貝子、公等至御座前,親賜飲。又召內大臣、大學士、都統、尚書等至御座前,親賜飲。宴罷,眾謝恩畢,回宮(《康熙起居注》康熙十一年正月辛酉)。

十五日。早,康熙帝御太和殿視朝。文武升轉官員謝恩畢,回宮。復御乾清門,聽部院各衙門官員面奏政事。巳時,又御保和殿,賜外藩王、貝勒、貝子、公等,內大臣、大學士、都統、尚書、侍衛及臺吉等飯。午時,又御太和殿,大宴外藩王、貝勒、貝子、公等,內大臣、大學士,都統、尚書、副都統、侍郎、學士、侍衛、臺吉等,樂舞作,進酒。康熙帝召外藩王、貝勒、貝子、公等至御座前,親賜飲;臺吉等召入殿內,賜飲。宴罷,眾謝恩畢,回宮(《康熙起居注》康熙十一年正月壬戌)。元宵節--乾隆帝

乾隆六年(1741年)正月十三日至二十八日,乾隆帝奉皇太后在同樂園進膳、看戲、逛買賣街,謂之〃慶豐圖〃。後歲以為常。正月十四日,乾隆帝在奉三無私殿,宴賞宗室王公,稱宗親宴。十五日在正大光明殿,宴賞朝正外藩、內大臣、大學士,稱外藩宴。十六日,在正大光明殿,宴賞大學士、尚書、侍郎等,稱廷臣宴。如乾隆七年(1742年)正月十三日至十九日,每夕在山高水長殿前,設煙火。皇太后和后妃內眷在樓上觀賞,皇帝率王公大臣、外藩王公和外國使臣,在樓前觀閱。每晚還看摜跤、放花炮、盒子、舞燈。此後,山高水長殿前的元宵火戲,例從正月十三日起,至燕九日(十九日)收燈,謂之〃七宵燈宴〃。

〃燕九〃就是正月十九日,相傳為長春真人丘處機的生日。這一天,京師白雲觀一帶,〃車馬喧闐,遊人絡繹。或輕裘緩帶簇雕鞍,較射錦城濠畔;或鳳管鸞簫敲玉版,高歌紫陌村頭〃(《燕京歲時紀勝》)。十五日、十九日,率蒙古王公大臣等觀看。同樂園慶豐圖--十三至十九日,看完火戲之後,到同樂園看燈會;十三日午後,看舞燈。到二十七日前,乾隆帝每天奉皇太后在同樂園看慶節戲(《圓明園》)。元宵燈火,由來已久。乾隆時自正月十三日起,即奉皇太后至山高水長殿前看煙火,至收燈(十九日)止。山高水長殿在圓明園內西南部,地勢寬敞,宜放煙火。每年正月十九日,舉行盛宴,並演出西洋鞦韆、蒙古音樂、撩跤、爬竿、冰嬉、羅漢堆塔、高麗跟頭、回部音樂等。最後放花盒。盒子之制,大小方圓不一,人物花鳥,無所不有,最後一盒子為〃萬國樂春臺〃,沿河編花籬,遍置花炮,星火遍燃,萬響齊發,至此結束。散後爆竹殘紙,有一寸多厚,步軍統領要率兵潑水,謂之壓火。嘉慶以後,逐漸減損,清末停止。清宮過年,是面鏡子,從中可以看出:

第一,清宮過年,民族文化融合。宮廷文化與民間文化、滿洲文化與漢族文化、中華各族文化在相互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