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行三跪九叩禮。與此同時,東西丹墀下,宮殿監率各宮首領太監隨皇子行禮。禮畢,皇帝起座還宮。

第十一,皇后內廷慶賀。元旦日,向皇后行禮。受禮之處由禮部奏準行總管內務府,轉由敬事房遵照奉行。一般在交泰殿。設儀駕、中和韶樂,丹陛大樂,皇貴妃率貴妃、妃、嬪等及王妃、公主、命婦等,行六肅三跪三拜禮,再由皇子、皇孫等行三跪九叩禮。並在皇中設宴。

第十二,皇太后內廷慶賀。元旦,慈寧宮設儀駕、中和韶樂、丹陛大樂,皇帝率諸王、文武群臣向皇太后行三跪九叩禮。然後由皇后率領皇貴妃、貴妃、妃、嬪等及公主、王妃、命婦等人,到皇太中行六肅三跪三拜禮,皇子、皇孫等行三跪九叩禮。並在皇太中設宴。第十三,乾清宮家宴。清宮元旦、除夕,往往舉行乾清宮家宴。屆日,乾清宮東西簷下設中和韶樂及中和清樂,乾清門內東西簷下設丹陛大樂及丹陛清樂。宮殿率所司設御筵於寶座前,設皇后寶座宴席於御座東。左右設皇貴妃、貴妃、妃、嬪筵席,東西向,俱北上。屆時,宮殿監奏請皇后率皇貴妃以下各位,著吉服,至宴次,各就本位立,奏請皇帝升座。中和韶樂作,升座畢,樂止。皇后以下各就本位行一拜禮。丹陛大樂作,奏《雍平之章》,禮畢,樂止。皇后以下各入座進饌,丹陛清樂作,奏《海宇昇平日之章》。樂畢,承應宴戲,進果,中和清樂作,奏《永珍清寧之章》。樂止,進酒,丹陛清樂奏《玉殿雲開之章》。皇帝進酒時,皇后以下均出座,跪,行一拜禮,樂止,仍各入座。承應宴戲畢,皇后以下出座謝宴,行二肅一跪一拜禮,丹陛大樂作,奏《雍平之章》。宮殿監奏〃宴畢〃。皇帝起座還便殿,皇后以下各還本宮。

第十四,元旦承應戲。宮中按節令演唱的劇目,又稱節令承應戲。凡遇元旦、除夕等節令,都演相應的戲曲,劇本多為允祿、張照等所編,原分節令20餘種,每種有數出,以至十餘出。清末,大部分失傳,且劇本流失很多,常演者僅數出。如元旦承應為《喜朝五位》、《歲發四時》。元宵節

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又稱元宵節。漢代宮中即有,以後歷代相沿。宋以來有在元宵夜吃煮浮圓子的習俗,後將上元節又稱為元宵節。清宮沿襲漢族民俗。乾隆御製《元宵聯句》詩注中說:〃浮圓子,都人以元宵節食之,遂名元宵。〃清宮在正月十五日前後,帝后、妃嬪等在晚膳中,有〃元宵一品〃。元宵在宮中還是應節食品。元宵節前後三天,宮中例行在晚膳中增元宵一品。每天早膳後,皇帝親自在神祖前上供元宵。

元宵節又稱燈節。正月十五日及前後兩天是。宮內除乾清宮前於十二月二十四日所設之天燈、萬壽燈,除夕、元旦在兩廊及甬道石欄上燈外,於正月十一、十四、十五、十六等日俱上燈,至正月十八日出燈。上燈奏《火樹望橋之章》,歌詞中最後一段是:〃願**,年年好,三五迢迢。不夜城,燈月交,奉宸歡,暮暮朝朝。〃當時宮中已有冰燈,乾隆御製《冰燈聯句》詩序中謂:〃片片鮫冰,吐清輝而交璧月;行行龍燭,騰寶焰而燦珠杓。〃就是記載冰燈的盛況。

正月十五日,賜外藩宴於圓明園正大光明殿。

開學康熙朝皇子正月初六日開學。乾隆時欽天監擇二十四日吉,開學。是日清晨,皇長子、皇次子到學,總管太監傳旨,皇子應行拜師之禮。乾隆帝召皇子及張廷玉等六人進見,面諭說:〃皇子年齒雖幼,然陶淑涵養之功,必自幼齡始,卿等可殫心教導之。倘不率教,不妨過於嚴厲。從來設教之道,嚴有益,而寬多損,將來皇子長成自知之也。〃(《郎潛紀聞》)皇子教育,強調從嚴。

三、兩帝過年

清宮過年,早期、中期、晚期既有相同之處,又有不同之點。下面以康熙與乾隆兩帝為例,以正旦日與元宵節為線索,作個比較。

正旦日--康熙帝

二十九日。午時,以歲除,康熙帝御保和殿,賜來朝元旦外藩王、貝勒、貝子、公等及內大臣、滿漢大學士、上三旗都統、尚書、副都統、侍郎、學士、侍衛等官宴。康熙帝進酒,作蒙古樂。康熙帝召外藩王、貝勒、貝子、公等至御前,親賜飲;又召內大臣、大學士、都統、尚書等及外藩臺吉亦至御前,親賜飲。宴罷,眾謝恩畢,康熙帝回宮(《康熙起居注》康熙二十年十二月戊申)。正月初一日。

丑時(2時左右),起床,盥洗,著吉服。

寅時(4時左右),康熙帝率諸王、貝勒、貝子、公等,內大臣、大學士、都統、尚書、侍衛等,往堂子行禮。

辰時(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