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是宋代著名的文學家、歷史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歐陽修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母親帶著他艱難度日。好在母親是一位有志氣有見地的女子,她不僅靠以紡織維護母子兩個人的生活,還決心讓孩子讀書,好讓他長大後能成才。但家境實在是困難,交不起學費,上不起私塾,母親就決定自己親自來教歐陽修識字、讀書。
因為買不起紙和筆,母親就在地上鋪一層細沙做紙,用竹枝代替筆,教小歐陽修寫字。歐陽修天天跟著母親學字背書,每天完成識字任務,還要溫習、鞏固。母親還給他講古代先賢的故事,教給他做人的道理,鼓勵他成為一個有學問、有抱負的人。
小歐陽修很聰明,學的東西很快,也記得牢,時間久了,就滋長了驕傲情緒,翹起了尾巴。一天,他只顧貪玩,沒完成母親留給的作業。母親很嚴肅地把他叫到身邊,許久沒有說一句話,只是不斷地織著布。
忽然,母親停了下來,遞給小歐陽修一把剪刀,對他說:“你過來,把這匹布剪了。”
小歐陽修吃驚地說:“娘,你為什麼要剪布啊?你好不容易織成的布,一剪斷就沒法賣了。娘,我不能剪。”
母親這才對兒子說:“你知道好不容易織的布,一剪斷就可惜了;可是你不知道,你好不容易讀到的書,如果一中斷,也是可惜的。如果你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知識不能繼續鞏固,就會荒廢,長大了就難以成才啊。”
母親的一席話,讓小歐陽修感到了臉紅,他慚愧地低下了頭,對母親說:“娘,我知道錯了,我以後再也不貪玩了。”
從此以後,歐陽修更加發憤讀書,從不懈怠。直到他長大成名之後,還保持著勤奮讀書的習慣。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三章 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1)
家長要善於細心地觀察孩子,從孩子的一舉一動和隻言片語中去發現孩子的求知慾。
——'日本'木村久一
11。 感覺剝奪:讓孩子在實踐中成長
人的感官每天都在從外界獲得各種刺激和資訊,這種活動就是感覺。感覺雖是一種簡單的心理活動,卻十分重要,它使人們瞭解外界事物的各種屬性,從而保證機體和外界環境的平衡。可以說,感覺是認識的開端,知識的源泉。
什麼是“感覺剝奪”
1954年,在加拿大蒙特利爾海勃實驗室,心理學家海勃進行了一項有關感覺剝奪的實驗。該實驗以每天20美元的報酬(在當時是很高的金額)僱用了一批學生作為被試者。
實驗的內容是這樣的:為了營造出極端的感覺剝奪狀態,實驗者將被測學生關在有隔音裝置的小房間裡,讓他們帶上半透明的保護鏡以儘量減少視覺刺激。接著,又讓他們戴上木棉手套,並在其袖口處套了一個長長的圓筒。為了限制各種觸覺刺激,又在其頭部墊了一個氣泡膠枕。除了進餐和排洩以外的其他時間,實驗者都要求被測學生躺在床上。可以說,這就等於是一個所有感覺都被剝奪的狀態。
結果,儘管報酬很高,卻幾乎沒有人能在這項感覺剝奪實驗中忍耐三天以上。經過8個小時以後,被測學生中有的吹起了口哨,有的自言自語,顯得有點煩躁不安。對於那些8小時後結束實驗的被測學生,即使實驗結束後讓他們做一些簡單的事情也會頻頻出錯,精神也集中不起來了。
實驗持續數日後,被測學生產生一些幻覺。例如看到大隊老鼠行進的情景,或者聽到有音樂傳來等等。當實驗進行到第4天時,被測學生出現了雙手發抖、不能筆直走路、應答速度遲緩以及對疼痛敏感等症狀。
被測學生參與完實驗後,實驗者再繼續進行追蹤調查,發現被測學生在實驗結束後,需要3天以上的時間才能回覆到原來的正常狀態。
透過這個實驗,心理學家們發現:感覺是人最基本的心理現象,透過感覺我們才能獲得周圍環境的資訊,並適應環境求得生存。大腦的發育,人的成長、成熟是建立在與外界環境廣泛接觸的基礎上的,豐富多彩的外界環境是智力和情緒等心理因素髮展的必要條件。
對於成長中的孩子來說,如果不能從外界獲得足夠的刺激和資訊,就會陷入思維閉塞、頭腦僵化。可遺憾的是,很多孩子的父母害怕影響孩子學習,很少允許孩子參加實踐活動。這種做法容易使孩子遠離豐富多彩的現實,成為只會讀書和考試的“書呆子”。
家教故事
泰戈爾是印度著名詩人、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