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哉。劉老師此去定要保重,過去之事也就過去吧,若日後真到了那天,還望劉老師保我一脈香火。”
袁四爺確實不捨,一口氣把話說完了,捶胸頓足可見心痛,但是有點越聽越不明白。
“此有我袁家拳譜一本相贈,想我袁家後人難有成就者,贈與老師讀研,擇人傳授,另附拳系家譜一本望先生一併保管,老朽謝過了。”
袁廣廷深深一躬將拳譜奉上,然後看著一馬平川的黃土,上了馬,老淚縱橫。
此後,劉長虹確實再也沒有見過袁廣廷。
袁廣廷關於老劉替罪之事隻字未提,這不是袁廣廷妄自尊大,其實這背後另有隱情,是老劉借了這麼一個事情離開。
如今後人說起來也只知其表,實際也確實難分難捨,但不得不離別。
到如今說起兩家拳來,到底是哪個是哪個的傳承,都無定論。劉家也不找袁家,袁家也不找劉家。
這背後牽扯到很大的原因,就在頭半個月,得來訊息,老劉的老師哥在北京城被凌遲處死,又一個師哥卻又被捻子抓走點了天燈,而這兩個人不是別人,確是袁廣廷的親哥哥,二爺三爺。
這也正是剛才的道別之言為什麼聽著那麼嚴重的真正原因。
確實是人生變幻;,道不盡的清滋味。多年後在不出此地百里的同姓另一枝,卻出了一個驚天動地的人物,然榮華一瞬枯榮,那人逝去後,這個時代就結束了。因為這之間的事情太多繁雜,本篇不表。
而後來袁四爺後去怎麼料理的後事,二爺三爺埋名出外等事情,就真的沒人知道了。
袁四爺的道別,道出了最後的心聲,此後袁廣廷也基本不再說話了,內外完全交給了袁成孝。
道別了一個時代。
古人有詩,勘嘆人生不悟空,迷花亂酒逞英雄。徒勞到底還吾祖,漏盡之時死視功。仕途正如貓捕鼠,光陰恰似箭流行。倘然使得精神盡,願把屍身葬土中。
從袁四爺的擔心開始,自此本故事一卷理清主脈,就是在以拳悟道的昇華中,並列著現實不斷的相聚離別了,記各類的離別,獻給孤獨,憑弔一段成長的歲月。
………【第二十七章 江湖細雨一笛風】………
第二十七章江湖細雨一笛風
放眼四顧,又走出約摸五里,天氣並沒有如想象中明朗起來,雖說不感覺熱卻是溼漉漉的有點難受,這一段因果,日後又該如何講給後人聽呢,袁家實際是怕事情牽連太大,害了自己,才出此下策,而如今一路走來,快意恩仇的心思都沒有了,嘆人生苦短。:ap;中原大地,平川千里,天厚厚地壓下來,將人間擠成了一條縫隙,何去何從,而今又要新作打算。
老劉想起了煙臺巷那個女人,有心折回去卻又走出太遠,嘆一聲一路向北,人生錯過的事情又何這一件兩件。
也好,回家長伴妻子兒女。
忽聽到背後有奔跑之聲,遠遠見到鳳吟拖著一頭青驢而來,渾身汗水溼透。老劉趕忙迎回去,未到近前,鳳吟咕咚一聲雙膝跪地,地上滿是泥濘膝蓋已陷入泥水之中。
“恩師一路保重,允弟子送恩師一程!”
鳳吟一直傻乎乎的,這樣就可以不顧及顏面,不在意吃穿,在偌大一個宅院,出入隨便,悠閒自得,實際這才是福。
這是他多年來第一句完整的話,他確實不聾不啞。
老劉趕緊上一步攙起,鳳吟身子很輕,一拽就起來了。
鳳吟忍著淚趕緊拽過韁繩請老師上驢,這孩子確實是傻,因給老師送驢自己倒不騎,一路奔跑趕來。
老劉看紅綠編織的韁繩,大長耳朵白嘴唇,眯縫眼兒,一高興呵呵笑出聲來,露出一排雪白的牙齒。
將哨子包袱掛了,一翻身上了驢背。
袁家這種謙恭的品格實際是一脈相承的,後來此地出了一個萬人之上的人物,功過不論,但他的人有一條規定,進了地界,無論文武長幼,落轎下馬一概步行,自己也不例外。
鳳吟牽著驢在前邊走,老劉道:“如果出了什麼事,到燕地深州找劉殿卿。”略一停頓:“我叫劉殿卿。”
然後無話,二人默默走出許遠。
鳳吟不再說話,老劉道:“槍丟了實際也就丟了,老物件了,也不能用,該放就放,不要急掛在心上。只要意不失傳,藝就沒失傳。”
又無話。
行百步,老劉接著道:“槍太張揚,出入不便,夫子以槍化拳,取的不光是個槍架子,而是將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