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8部分

石見居二品者,”其七曰:“罪不相及,古之制也。近者大逆,誠由兇戾。兇戾之甚,一時權用。今遂施行,非聖朝之令典,宜如先朝除三族之制。”議奏,多納之。

帝疾篤,嶠與王導、郗鑑、庚亮、陸曄、卞壼等同受顧命。時歷陽太守蘇峻藏匿亡命,朝廷疑之。徵西將軍陶侃有威名於荊楚,又以西夏為虞,故使嶠為上流形援。咸和初,代應詹為江州刺史、持節、都督、平南將軍,鎮武昌,甚有惠政,甄異行能,親祭徐孺子之墓。又陳豫章十郡之要,宜以刺史居之。尋陽濱江,都督應鎮其地。今以州貼府,進退不便。且古鎮將多不領州,皆以文武形勢不同故也。宜選單車刺史別撫豫章,專理黎庶。”詔不許。在鎮見王敦畫像,曰:“敦大逆,宜加斫棺之戮,受崔杼之刑。古人闔棺而定諡,《春秋》大居正,崇王父之命,未有受戮於天子而圖形於群下。”命削去之。

嶠聞蘇峻之徵也,慮必有變,求還朝以備不虞,不聽。未幾而蘇峻果反。嶠屯尋陽,遣督護王愆期、西陽太守鄧嶽、鄱陽內史紀瞻等率舟師赴難。及京師傾覆,嶠聞之號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