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0部分

“士紳厭惡,即天下厭惡。貴軍雖廢除人頭銀,畝產十五隻取其一,且別無雜稅,與民生有大利,然生民依舊惡之。”秦大成是狀元郎,真真的一肚子墨水,對於一些事情自有自己見解。他根本不認為復漢軍的那些政策能真正被廣大民眾所認知,因為一百個老百姓裡頭也沒有一個認得百字的,復漢軍的報紙之類,只能在士林士紳富賈之家流傳,訊息根本就到不了下面。而復漢軍在自家地盤裡還能編演一些戲劇啊、評書啥的,但這些東西在其控制區以外,就全不成了。

“今日貴軍,士林斥之,士紳惡之,焉可成大事也?”復漢軍對旗人手段挺犀利的,但再犀利秦大成他們也不會真的感同身受,就要因之與復漢軍勢不兩立。可復漢軍善待平民而苛待士紳地主,這就踩著他們的尾巴了。

陳鳴眉毛挑了挑,這秦大成說話挺不客氣的啊。而且……,“士林?士紳?秦先生是不是太過看重他們了?”

“滿清入關的時候,士林士紳也是反對他們統治的,刀口之下不還是跪了?”陳鳴想起了前世自己看到‘水太涼’這個典故時的鄙夷,看到‘頭皮癢甚’時候的徹底無語,然後對東林黨這個群體的印象就徹底的180°大轉彎,對於明末士林的風骨,乃至對於儒學,都印象徹底敗壞。

到了後來,各類各種資料評論看的多了,知道了東林黨與江南大地主大商人階級的複雜關係後,陳鳴對於自己小時候很有好感的東林黨就更加的嗤之以鼻。有人說‘明亡,亡於東林’,這麼說或許有些太過,朱家乃至整個天下士林、商賈都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但要說東林黨於明朝敗亡有重大之關係,是絕對不會差的。

“大都督此言差矣。大清乃外族而入主中原也,以強凌天下,期間殺戮甚重,蒼生為之受苦,上天憐之,贖學生不敢多言。然此殺戮者,絕非大清江山穩固之重心。大清崇儒尊孔,用漢法以治天下,無蹈前蒙元之舊輒,始是大清破‘胡無百年之運’枷鎖之第一大功也。”

滿清入主中原,迅速的跟內地的漢族官僚士紳勾結到了一起,各地官員只要降清,就可以留在原任,而且很快就開啟了科考。當然秦大成的話把這個過程說的很有文采,還引經論典的。

陳鳴揮了揮手,打斷了他的話:“說直白了,也就是滿清留住了原來前明的官僚,使之兩者迅速結合了起來,而且很快就開科取士,透過科考選拔官吏,又給廣大漢族讀書人入仕開闢了道路,受到了大部分漢族讀書人的擁護。

漢族地主可以透過科舉、捐納等途徑做官,使鄉紳地主階級與文人讀書人恢復了舊業,與清政府結成利益共同體。這比李自成殺官搶大戶更有利於他們自身的利益。滿清也透過了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自身與漢族士紳階層之間的矛盾,爭取到了漢族的合作勢力,擴大了滿清他們自己的統治基礎。

而現在的復漢軍,在很多讀書人和士紳眼中,離經叛道,一定程度上就是當年的李闖王。”

陳鳴嘴角上的諷刺和犀利的言辭讓秦大成一時間都無法介面,臉皮微微泛紅起來。“大都督明見。”但在江南的讀書人當中,確實很多人把復漢軍堪稱李闖王第二。

復漢軍的幹部學校裡重庶政雜學,重律法案例,甚至重‘奇淫技巧’之術,而輕儒家經典;官制上又復設鄉官,與世家大族爭奪鄉權民利;從最最根本的兩個基礎點上就深深的得罪了廣大的漢族士紳階層,江南讀書人和大批的地主把復漢軍視為李闖王第二也未嘗沒有道理。

說到底,人是自私的動物,這些人和當年他們的老祖宗一樣,在面對著民族大義和自家切身利益的時候,都做出了維護切身利益的決定。就像三國兩晉南北朝時候的世家門閥,國家利益沒有家族的利益重,現在就是國家大義沒有自家的小利益重。江南士林士紳只不過做出了與當年自己老祖宗一樣的決斷罷了,而且更輕鬆,更沒有負擔。

因為,現在滿清才是正統,復漢軍則是反賊。

陳鳴擺了擺手,不再就這個話題討論下去了,沒意義。乾隆中葉的中國漢族地主階級,不可能跟滿清翻臉,站出來反抗滿清的。什麼民族大義,什麼華夷之辨,對於這個時候的漢族地主階級都是狗屁,滿清入關時候的剃髮易服已經徹底的將漢族的脊樑打斷,將民族的氣節粉碎。現在即使復漢軍輕糧薄賦,用錢去收買他們,但復漢軍另一邊設立的鄉官也在侵蝕著他們家族存在的根基。

後者對於鄉紳地主的衝擊力很可能比前者對他們的讓利讓士紳感覺威脅更大。

在利益上,他們跟滿清是真正的一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