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東京城春花漸漸含苞欲放,東北仍是白雪漫天。
但相比於酷寒的嚴冬,天氣要略略暖和一點。
黃龍府城外一萬六千多名大軍正在集結。
宋九來到東北第一年都是秋天了。時間來不及。因此所做的事僅是訓練烏玄明與燕頗的部下,制訂更規範的制度。
第二年宋九讓學子教導當地百姓耕種,並且指導烏玄明擴張。但物件僅是兀惹部的後方,沒有向西也沒有向西南。並且派使去契丹請降。可能契丹會產生警覺。不過遼東深處對於契丹來說,毫無疑問是宋朝的西南邊緣地區,稱臣最好。不稱臣也不怪。只要不對宋朝管轄地區發起進攻就行了,你們內部隨你們折騰去。
再加上滿城與雁門兩戰。契丹正謀劃更大規模的報復,這給了宋九寶貴的時間。
到了去年。在宋九指導下,烏燕二人不再擴張了,而是整合,同時為了防止契丹突然醒悟過來,派使獻鷹獻馬,祝賀遼景宗南伐大勝。
因此對於東北那些小動作,契丹君臣拿不定主意,這又贏來寶貴一年時間。
在這一年裡,宋九指導著烏玄明從兀惹城開始,向東向南,連續築了九個高大的城池,不求多大面積,但求高與厚以及堅固。有了城池,就有了交易地點,加強來往,並且有了城池就有了防禦。對於攻城契丹並不大善長的。
原來也有城,可非是城,而是寨。
也就是若前線不敵,退到大後方來,契丹也不易將這股力量吃下。
這是做長遠打算,不求一百年,最少能保證這股反抗的力量持續二十年三十年,那麼就會極大的拖累了契丹國力。
按照宋九想法,還打算熬一年,畢竟內部困難太多。
首先耕種,宋九帶來了學子,帶來了農具,當地人也有耕種,可這些人學習興趣始終不高。明明看到前年豐收,他們仍然過著原先的半牧半漁半耕生活。
其次落後的文明,生活習慣與奴隸制度,造成這裡人煙稀少,交通落後,不易聚在一起。而且各部仇殺現象嚴重,也不是很團結。總之想將他們擰成一股繩,比登天還要難。
最後就是烏玄明與燕頗的能力,無論政治或者軍事能力皆很差。宋九懷疑只要自己與高瓊一放手,馬上這個鬆解的聯盟就會四分五裂,故這兩年來一直擔任著老師工作,不停的教導他們如何做這個國家的一二把手。
好處也有,寒冷的氣候,貧困的生活,以及大量遊牧區,使得這裡的百姓十分兇悍,高瓊曾估量一下,若是同等武器,裝備,以及將領與其他因素相等的話,若是能整合起來,這支生女真軍隊能夠以一當十。
另外東北也有許多特產,比宋九想像的好,而且物價便宜,一副盔甲能換好幾匹良馬。直到前年,經過宋九指導,大多數部族知道透過交易,能與宋朝換來大量他們需要的商品,例如鐵器與布匹。這種交易能加速將他們捆綁起來,也減少了朝廷的補貼。
當然,他來東北十分保密的,知道真相的人只有幾個人,連盧多遜都不知道,甚至張齊賢離開登州後,趙匡義以潘惟正為登州通判,好替宋九打掩護。
然而去年秋後,宋九得知候仁寶的事,改變了想法。
離得太遠,訊息太落後,明明春天發生的事,秋天才讓宋九知道。
因此去年冬天來臨時,宋九讓烏玄明兵分數路,直指黃龍府一帶的各部族與鐵驪部。這一帶有很多大部族,例如鐵驪部,達盧古部,突呂不室韋部,涅剌拏古部等,完顏部在裡面只算是一個小部族,並且十分分散。
有的部族雖強大,可是烏玄明突然來襲,又得到宋朝武器的支援,兵力又比他們多,不久個個皆被拿下。可能還會不服,但表面上個個誠服了。
這些部族有的與契丹很親近,離契丹實際控制範圍越來越近,契丹終於感到不安起來,當時一是大雪封門,不便出動大軍,二是由宋朝牽制,主意不定,只好派使者過來責問。
烏玄明按照宋九所指示的,說出無數個理由,並且表態即將派出一萬戰士,歸契丹指揮,一道攻打宋朝。
契丹人未必相信,但他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再加上他們對生女真落後的鄙視,因此又再度猶豫不決起來。
不過這時圖已盡,匕就要現出了。(未完待續。。)
第三百六十章 小把戲
宋九未出面,烏玄明站在大軍前面說話:“諸位兄弟,這兩年來很感謝大家的配合,使得混同江流域到長白山北麓聯合起來,共同發展,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