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來日本人才發現,早在五大師團的日本兵趕赴朝鮮修理袁世凱之前,漢城中就有一頂華麗的轎子,每天來來往往,等到日軍到了漢城,這頂轎子仍然在城門裡進進出出,日本兵看得久了,也就習慣了。
原來這頂轎子卻是狡猾的袁世凱為自己預先伏下的退路,他和唐紹儀化裝逃出了使署,就一頭鑽進了這頂日本兵熟到了不能再熟的轎子裡,由唐紹儀手提兩支駁殼槍一路護送,英國公使朱爾典早已為袁世凱備下了英艦,當袁世凱回到天津的時候,日本兵們還瞎子一樣地在漢城裡到處追殺他呢。
弄清楚了事情的究竟如何,日本人一邊驚於袁世凱的老謀深算,一邊把火氣全都撒到了倒黴的下崗職工唐紹儀身上。
日兵衝入中國使館,要活捉唐紹儀,唐紹儀展開兩條飛毛腿,於漢城的街道上狂奔如飛,一萬名日本兵竟然逮他不著,被唐紹儀逃入了英國使館,不久朱爾典也將唐紹儀送回了中國。
來了一萬多名日本兵,卻一箇中國員工也沒逮到,日本人這下子火大了。
四十多名日本浪人衝入了王宮,他們殺掉了王宮的守衛,毆打了國王李熙,閔妃嚇得躲進了密室,卻仍然被日本浪人將她搜了出來。
浪人殘忍地殺害了閔妃,死後她的屍體還遭受到褻瀆。
然後日本浪人毀屍滅跡,於王宮後面的松林中燒掉了閔妃的屍體。
正如袁世凱所說,中朝兩國,唇齒相依,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大清帝國遭了難,朝鮮也落不得個好。
牙山的清兵領隊葉志超脾氣不太好,但腳程卻是了得,當日兵大舉進攻的時候,他逃得比兔子還要快,三千名清兵每人各舉一塊顏色不黃不白的裹腳布,哭喊連天地各自逃命。日軍奇之,逮到清兵俘虜,問他們為何把裹腳布舉得那麼高,難道不嫌味道臭嗎?
清兵答曰:這是咱們宣佈投降的白旗……
甲午海上戰役,大清帝國的水師悉數被摧毀,從此帝國徹底失去了控海權。
日軍終於衝出了列島,他們大踏步地前進,兵分三路,由平壤直搗蓋平,由旅順陷牛莊營口,此時遼東全部,盡落入了日本人之手。
翌年,日軍攻陷威海衛。
光緒皇帝命丁汝昌火速出擊,“斷賊歸路”。然而沒有歸路的不是賊,而是大清帝國自己。
丁汝昌力不能支,服藥自盡。
就在大清帝國落幕的慘淡時分,中國的第一個總統出人意料地跳了出來。
在臺灣!
唐景崧!
這個聞所未聞的總統是千真萬確的,只因為葉志超耍脾氣,不肯驅兵進駐漢城,導致了朝鮮的失落,由此而造成了大清帝國的全面崩盤,馬關議和,被迫又割讓了臺灣和澎湖列島。
臺灣人民不肯承認這個屈辱條約,呼籲朝廷不要將他們拋棄,臺灣巡撫唐景崧上書,言稱“臺灣屬倭,萬眾不服”,“桑梓之地,義與存亡,願與撫臣誓死守禦,若戰而不勝,待臣等死後,再言割地”。
唐景崧這番慨烈之言,絕非大話。早年他本是吏部一個小小的文官,只因為法國佬侵入越南,於是他挺身而出,主動請纓,要求赴越招募黑旗軍義士劉永福,劉永福為其膽智而傾倒,從此追隨於唐景崧之後,效命於國。
但是唐景崧的忠勇之心,為朝廷斷然拒絕。
朝廷說:臺灣算個卵子—臺灣雖重,比起京師則臺為輕,倘若敵人乘勝直攻大沽,則京師危在旦夕。
臺灣士紳大怒,遂推選巡撫唐景崧為大總統,士紳丘逢甲為副總統,黑旗軍首領劉永福為大將軍,從此不認朝廷這個卵子,就和日本人拼了起來。
十二日後,臺灣淪陷。
大總統唐景崧乘船而走,黯然逃歸。
這就算下野了。
可大清帝國雖大,也沒地方擱這麼一個下野的大總統啊。
無奈之下,唐景崧隱居桂林,埋頭於文化事業的發展,組建了“桂林春社”,並創編了桂劇,以退休老幹部的身份,為中國的文化建設事業發揮了一點餘熱。
01 公使夫人重操舊業
大清帝國被小日本揍得血肉橫飛,看呆了列強諸國,更嚇壞了兀自在海外的中國公使們。
正在俄國彼德堡參觀訪問的中國駐俄羅斯、德國、奧地利及荷蘭四國公使洪鈞聽了這情形,躺在床上急急喊叫四國公使夫人傅彩雲,要立即回國。
這位四國公使夫人傅彩雲,後來被民間冊封為“九天護國娘娘”,論其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