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就請在榮先生跑這一趟了,務必要隋皇答應退兵回國。”淵蓋太作厲聲對階下低頭不語的李在榮說道。
“王上,臣跑這一趟不難,想隋皇陛下金口玉言必不會食言,但~”
“怎麼?”淵蓋太作眉頭一皺問道。
“王上,若是隋皇以拖延方式退去各路侵我之兵~比如需要三個月的退兵時間,我朝能接受麼?”
“王上,我朝切不可接受此退兵條件。王上,如果再等隋軍三月退盡就該入秋了,試問我百姓田中有什麼?全是蒿草,一顆糧食也打不下了。就是補種紅薯都來不及了。那時,我百姓吃什麼?我將士吃什麼?再想想隨後即將到來的嚴冬~唉!”
一聽李在榮如此說法,負責農事的侍郎文在寅頓時叫苦不迭,只有他知道田裡無出將造成的嚴重後果,現在看這種後果正在變成現實,而現實卻是如此的殘酷。
“如此看來,隋軍退與不退都無所謂了。我朝即將進入糧荒的時期,這個現實已經無法避免了了。”淵蓋太作無奈的垂頭說道。
“王上,不管怎樣,還是先解決我京城之中越來越多的難民問題吧!如今難民已在城內容不下了,周邊縣鄉也都擠滿了。而我各處賑災粥棚也因糧食稀少,粥也變得越發的稀了,部分地區還因此出現的災民鬧事的狀況。”
“見熙先生,我府庫存糧還能應承幾日?”
“王上啊!府庫已經見底了,勉強還能撐個一週左右。”
“啊?”淵蓋太作大驚,殿內眾臣也都面面相覷,大感意外。
“王上,我國自去歲便因嚴冬歉收,今春種下的糧食又被連綿天雨沖毀大部。又遇與中原大國交戰,無法災後補種,拖延已經半年,田裡撂荒已久,秋糧何來?府庫安能不空?”李見熙無奈的說道。
“唉!如此看來,本王只得依吾兒之言,直接向隋皇請降了吧!”
“王上,大將軍要放棄抵抗了麼?這怎麼可能?”王城禁軍大將樸見秀聽罷難以相信的問道。
“這是吾兒前日自丸都城派人送來的急書。書中言及我國當下狀況,已是將我朝今後會出現的狀況說盡了。今日諸位所說不過是印證了吾兒的先見之明。諸君可傳閱此書。”
一時間,整個朝堂之上鴉雀無聲,滿朝文武都在傳看著大將軍淵蓋蘇文的這封給其父親淵蓋太作的家書。實際這是一封分析時弊,戰與和得失的勸降信。
看過之人無不面露悲傷之色,就連禁衛軍大將樸見秀看過之後,也無話可說。
“隋軍深入我京畿腹地不為攻取我京城,卻是為搗毀了京畿產糧區的耕種,此舉乃是釜底抽薪之計也!一舉將我國戰爭潛力耗盡,打下去便是自取滅亡,無需隋軍來戰。諸位,有不認同吾兒之意者還請明言,也為本王想一條脫困之際也好。”
“王上,不管怎樣,還是請在榮先生北上一趟。就算重新認回中原上國為我朝宗主國,年年上貢,也可談一下過渡條件。當以解決我國當下糧荒為重,以保百姓不死。”文在寅提議道。
“在榮先生,本王授權與你去見隋皇楊廣,只要其退兵並支助我國糧食,要本王做什麼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