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清政府割讓臺灣全島給日本。
其他條款同甲案。
丙案:
在日本政府明確提出停戰條件之前,先了解清政府的意向。
陸奧外相把這三種草案呈送廣島大本營的伊藤首相處。
陸奧外相在《蹇蹇錄》中記述:“甲、乙兩案竟成為後來起草《馬關條約》之基礎。”
伊藤首相同意了甲案,但他認為現在立刻答覆英國,不是上策。可是,英國公使正式照會,不能不給予回答。陸奧外相把丙案稍加修改,在英國公使來訪的十五天後,遞交過去。其文如下:
“對於英國皇帝陛下之政府提議停止日中戰爭之友誼,帝國政府十分感激。迄今戰爭之勝利常屬日軍,然帝國政府認為,尚不足以保證談判之滿意結果。因之,公開發錶停止戰爭之條件,留待他日。”
為什麼伊藤首相贊成甲案,卻又說現在作答不是上策呢?那是因為日本還沒有佔領旅順和大連。這時,進攻旅順的第二軍還沒有出發。第二軍從宇品港出發是在10月15日。第二軍司令由大山岩大將擔任。
外國出面干涉了,必須趁此機會盡量擴大戰果。陸奧外相在閣僚會議上要求儘早執行旅順作戰,不過,他從英國“干涉”的強度上體會出一個樂觀的日期。英國公使已經同各國公使協商,說不久各國也將提出停戰建議,於是陸奧外相同各國公使會晤,不露聲色地摸意向,得知俄、德、法、美等國公使似乎還沒有接到本國政府的訓令。
※BOOK。※蟲 工 木 橋 虹※橋書※吧※
第74節:折斷伐南旗(4)
俄皇重病在身,不可能研究英國的建議。美國以它同歐洲諸國共同活動違反美國傳統為理由,拒絕了英國的建議。德國認為,對日本進行干涉,如果被拒絕時不能採取行動,就絕無效果,所以,它並不把英國的提議放在眼裡。
英國提出的媾和條件,遭到清政府的拒絕。
英國駐華公使歐格訥於10月10日去天津,同李鴻章會晤,探詢對講和的意見。
“賠償戰費?豈有此理!這種談判根本辦不到!”李鴻章答道。
雖然如此,他對英國出面干涉一事表示歡迎。
兩天後,俄國公使喀西尼來會李鴻章。李鴻章簡直把他當成了救星。
“近來,本國一直沒來電,您當然知道是什麼原因。”喀西尼說道。
“祈禱俄皇陛下早日康復。”李鴻章透過翻譯說道。
俄皇亞歷山大三世臥床不起,氣息奄奄。帝俄外交是宮廷外交,在這種情況下,幾乎一切活動都停頓了。
“不過,我國決不允許日本獨佔朝鮮,這一點,我敢保證!”喀西尼說。
至於賠償戰費,從當時的氣氛來看,在清政府內部是絕對通不過的。那麼,朝廷有無同日本長期打下去的意思呢?沒有,就連那個坐在最高權力寶座上的西太后也是個最討厭戰爭、盼望早日結束戰爭的人。
站在主戰派最前面的翁同龢,在九月十六日(陽曆10月14日)的日記中寫道:他一聽到英國公使歐格訥的提議,立刻參謁西太后,據說軍機大臣孫毓文(兵部尚書)和徐用儀(吏部左侍郎)主張接受英國提案,否則陪都(奉天)難保,山陵(順治帝以前的帝陵均在奉天)難護,表示悲觀。翁同龢和李鴻藻兩人主張強硬對敵,奏請西太后懸賞鼓勵九連城將士,火速修復受傷軍艦,保衛渤海。“然天意(西太后的意思)已定,似不能回……憤慨而歸,求死不得。噫!”
次日,日本政府任命內務大臣井上馨為特命全權公使駐在朝鮮國。
內務大臣作為公使赴任朝鮮,任何人都會覺得這次人事安排很特殊。
他不是一般的外交官,雖然帶了個公使頭銜,但實際上一定比這更高。
是監國!
以前袁世凱曾有過這個綽號。他是由宗主國派去的人員,為的是監視藩屬國的國事,叫監國似乎也未嘗不可。在日本吞併韓國之前,伊藤博文身為“韓國統監”,實質上就是監國。
處於列強注視之下,不能給井上馨以監國或類似監國的官名,伊藤首相最初想了個“特派全權辦理大臣”,但陸奧外相堅決反對,因為這個新官名確實是尊重了井上馨的資歷,可是從外交的角度講欠妥。
這種從未聽過的官名,會引起諸國懷疑:日本是否要吞併朝鮮?越是有吞併之心,就越要避免引起猜忌。
井上的任務是指導朝鮮內政改革,其實就是“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