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8部分

手裡。此外,美國政府還提出了以一億美元購買古巴殖民地的動議,不過西班牙毫不猶豫的拒絕了。

到19世紀中葉,美國發起了一個廣泛的強佔古巴運動,布坎南總統在他在競選綱領中大膽提出了“以武力奪取古巴將是本國政策的偉大任務”,從而順利當選。

不過,由於當時美國和英法兩國因為巴拿馬運河問題吵的不可開交,加上後來的南北戰爭,從而使對古巴的垂涎被暫時耽擱下來。

在1868…1878年的古巴大革命期間,美國不遺餘力的給予古巴革命者以支援,最終這場革命以雙方的妥協而告終,革命者在某些政治問題上取得了一定的自由和權利。

大革命結束後,西班牙放開美國企業對古巴投資的限制,兩國關係也因此得到緩和。

到19世紀末期,美國在古巴的投資已經高達5000萬美元,不過美國投資的軋糖廠和鐵礦公司也和古巴當地企業一樣,受到宗主國西班牙的百般盤剝。

西班牙政府對於古巴出口的粗糖每公噸徵收約10英鎊的關稅,在砂糖價格高企的年代,這些賦稅雖然苛刻但企業還能夠接受。不過19世紀最後十年,由於歐洲甜菜糖的產量日益增長,大陸上的各主要國家均已實現了糖料的自給。加上夏威夷的甘蔗種植園迅速擴大,因此砂糖價格與日俱下。但西班牙政府的蔗糖稅收卻沒有同步降低,在這種情況下,古巴砂糖連美國市場也不保了。

軋糖的機器大多都已經生鏽,開採鐵礦的機車也均閒置在長滿蔓藤的礦區裡。這就是美國在古巴企業的真實狀況。

1899年夏天,一艘為古巴革命者提供軍火的走私船在古巴東部海域被西班牙海軍抓獲。

在走私船逃跑的過程中,西班牙軍艦對其開火射擊,造成一人死亡,兩人重傷,這三人都是美國公民。

不過是死傷了幾個走私販子。本來也算不上什麼大事,但是對古巴革命抱有深刻同情,懷著悲天憫人情懷的美國新聞記者們對此事大肆渲染,很快全國掀起了一場解放古巴人民討伐西班牙的狂潮。

在此之前,西班牙政府對於麥金萊總統關於古巴改革的大部分要求都表示願意接受,所以兩國政府不存在不可克服的矛盾。

當時美國政界。不僅民主黨人堅決反對干涉古巴事務,就是共和黨內的大部分頭面人物也都認為:和平解決古巴問題才是符合美國精神的,其中總統麥金萊和黨內的幕後大佬,選舉委員會主席馬克…漢納都持此觀點。

持戰爭觀點的只是政府內部的少數鷹派人物,其代表就是西奧多…羅斯福,他以海軍助理部長的身份四處往來奔走,希望將美國拉入古巴事務中去。併為此不惜動用武力。

以當時的企業界的普遍觀點看,大部分人更願意透過談判來解決問題,畢竟對西班牙開戰有一定風險,即使把西班牙趕跑,也未必能從古巴獲得更多的收益。

不過民意不可違,自詡為上帝選民的美國新教徒與生俱來就有一種普世情懷,“天定命運與白人負擔”便是美國版的“以天下為己任”。除此之外,隨著海外貿易的發展,“海上權利”也成為主導美國中產階級男性公民的一個重要思想。在鋪天蓋地的新聞宣傳下,公民們的愛國熱情在炙烈的燃燒著。

1899年9月初。美國政府將“緬因”號裝甲艦派往古巴調查“走私船”事件。

十天後的9月17日傍晚,哈瓦那港口。晚風從海上輕拂過來,“緬因”號上勞碌了一天的海軍士兵正在甲板上欣賞著美麗的海濱夜景,傾聽著大海的濤聲。突然,“轟隆!”一聲巨響。濃煙滾滾、火光沖天,“緬因號”爆炸了。很多官兵還沒來得及問發生了什麼事,就送了命。這次爆炸中死亡164人,受傷100人,不過沒有軍官。

“緬因號”爆炸事件轟動了全美國,它立即成為許多報紙的頭條新聞。更引人注意的是,美國海軍方面斷定,這是西班牙人乾的,他們說西班牙人用水雷偷襲了“緬因號”。這個訊息一傳開,“為緬因號報仇”、“和西班牙人決一死戰”的口號聲立刻在美國國內響起,美**隊也確確實實開始備戰了。

同時,西班牙方面卻宣告和這一事件無關。美、西兩國為了這件事,爭執不休,最後決定成立調查團。但是當西班牙調查人員要求登上“緬因號”調查的時候,美方堅決拒絕了他們。這還不算,沒過多久,美國又把炸壞了的“緬因號”拖到了大西洋,讓它在排空巨浪之中沉入海底。這樣,調查工作無法再繼續進行,而美國人反對西班牙的情緒卻越來越強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