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曰:壬辰(年)癸卯(月)丙申(日)己亥(時)。後來,陳張氏把男孩的八字又請瞎子算了一遍,瞎子說,男孩的八字著實生得好,將來一定是非常發達的。陳張氏聽了很高興,拿出錢來給了瞎子,笑著轉身離開。
按照前面子女名字排序,陳松年給這個男孩取名為綏福,書名鶴琴。
上虞,浙東名鎮,吳越腹地,曹娥江畔,東南倚四明山之雄,西南接會稽山之秀,山水清麗,人傑地靈。相傳父系氏族社會後期,堯帝的女婿舜,避丹朱之亂,建國於虞,披星戴月,躬耕畎田,史稱舜虞;夏帝時歸古越國版圖,戰國時期楚滅越國後屬楚。自公元前222年設上虞縣,屬會稽郡,歷經朝代更迭、帝王興衰,從南宋時改越州為紹興府,至元、明、清三朝,上虞皆為紹興屬縣。曹娥江,幹流溯於嵊州,流經上虞,江灘寬闊,水流平緩。相傳江裡有江神,江邊百姓為絕水患而逢每年農曆五月初五都要舉行祭拜典禮。祭拜當日,百姓齋戒。祭拜時,供桌上擺放豬、牛、羊三牲,人們伏地跪拜、祭祀,祈求平安。傳說,東漢年間14歲的孝女曹娥投江尋父,她的孝行感動了鄉里,人們在江畔建了一座曹娥廟。廟宇始建於東漢,雖幾經重建,香火依然鼎盛。城南的梁湖鎮是才女祝英臺的故鄉,梁祝情愛,化蝶###,千古絕唱。小城的西南傍江有山名曰東山,相傳是東晉謝安辭官後的隱居地。當年,謝安41歲前辭官進山隱居,昇平四年(360)重又出山做官,終成一代名相,留下“東山再起”的典故。。 最好的txt下載網
一 陳氏祖宗(2)
百官鎮在上虞不算是大地方,但地理位置卻十分優越,西通杭州,東達寧波,距紹興和餘姚都不過百里,交通便利,過往客商集中,使得小鎮成了做生意的好地方。大約在清朝乾隆年間,公曆約18世紀末葉,一個叫正表的二十歲年輕人來到百官鎮。年輕人姓陳,父親萬經與四個兄長都是刻苦耐勞、誠實忠厚、靠種田過活的農夫,惟有他不甘安分,離開瀝海的鄉下,隻身一人來到附近的百官鎮上做起了生意。開始時,他拿出全部家當幾千銅錢,在鎮上的中街盤下了一個鋪面,開了一間山貨店,賣的是淘籮洗帚、糞桶掃箕、鮮蛋灰蛋,以及居家用的竹器和種田用的簡單農具。小店初張,正表對己克勤克儉,對人亦忠亦誠,在街面上的人緣和口碑都很好。他每天早起燒好飯盛在小銅罐內,就是一日三餐;辛辛苦苦、起早陳鶴琴的故鄉浙江上虞縣
摸黑,總算把小店的門面撐了起來。幾年後,山貨店已經開得有些模樣,買賣逐漸興旺,他的手頭也寬綽起來,遂娶戴氏為妻。戴氏為他生了兩個兒子,老大叫大鳴,老二叫大成。大成無後嗣,大鳴則承繼父業,同時還在金魚灣種了三畝半水田,另外還有湖田十餘畝。由此,陳氏在百官鎮紮下根來,繁衍生息,這便是百官陳氏的來歷。
陳家留下的祖訓是:勤儉起家,忠厚傳代。
光浩是陳鶴琴的祖父,因為是單丁,又是其母42歲時所生,他自己到四十來歲時仍未生子,按“百行孝為先”和祖宗家法,“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夫妻倆焦急萬分。於是夫妻二人就格外熱心行善事,幫助人,凡是因窮困而向他們求助的人,他們都會竭力相助。有一天,有一女子打著赤腳沿街乞討,妻子即脫下自己的襪套送給她穿上。他們始終相信,種善因得善果。清道光三十年(1850),太平軍起事從南向北一路殺向南京,江浙兩省戰事頻生,百官鎮上的地痞、流氓也藉機滋事,姦淫擄掠,燒殺行兇,無惡不作,百姓流離失所,痛恨切齒。有一日,光浩被一夥強盜擄到離百官鎮不到五里的蔭嶺,脫身不得,被一連砍了13刀,有一刀幾乎將鼻樑砍斷,另一刀砍在了脖頸上,血流淋漓,氣息奄奄,倒在了稻田裡。三天後,幸得路人相救,終大難不死,保全了性命。夫妻將此歸於平日裡的積德行善。這次事件後,原來經營得穩穩當當的雜貨店只剩下斷壁殘垣。俗語道:“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光浩毫不氣餒,傷勢才愈,就大幹了起來。他在原來的店址上蓋了幾間茅草屋,作為臨時營業場所,又做了兩塊木頭牌子,作為店號。一塊木頭牌子上寫著:茅草屋臨時商店。另一塊木頭牌子上面寫著:陳聚興冬夏布店。沒過多久,生意逐漸興隆,經濟狀況改善。光浩將茅草屋拆掉,改建兩層樓房,樓上住家,樓下營業,店號也改成了聚興隆。由於經營有方和貨色齊全、新鮮,生意受捧,小店很快擴大規模,成為百官鎮上數一數二的大商號。
不久,光浩終於得了一個跛足兒子,使陳家的香火有了延續,夫妻二人長舒一口氣,這不能不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