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以免求益反損。倘若殺光搶光,破壞了再生產能力,正如耶律楚材警告的那樣,“以後就什麼也得不到了”。即使不殺,管得太嚴也未必合算。固然可以把民眾當牛馬奴隸驅使,但防不住人家偷懶,反而不如把皇糧承包下去,不少收錢還落得省心。不能過分的另一個理由,即贖金開得越高,不要命的人就越多。搜刮到血線之下,不讓百姓活命,反正都是一死,拼命就成了合算的選擇。老子所謂“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說的大概就是這種情境。
不同型別的血本家與民眾的關係不同。流寇不怕殺光搶光,反正是一錘子買賣。土匪就好一些,通常不吃窩邊草。軍閥吃不吃,取決於駐防時間的長短,有沒有建立根據地的打算。至於皇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除非逼急了,餓瘋了,一般不肯殺雞取蛋。但是隨著官僚代理人的暗自加碼,皇糧和勞役往往徵收過度,逐步走向殺雞取蛋的結局。
三、在上述兩類交易關係中,活動著三個社會集團:士兵——血本家——民眾。和工農兵一樣,血本家也在創造歷史。血本家勾掛兩邊,霸佔了歷史舞臺的中心。血本家搜刮的財富則是官兵與民眾雙方的關鍵性重合點。在其他條件相同時,血本家搜刮的數量,決定了他們招兵買馬的數量和質量,因此決定了他們的實力,又決定了地盤的大小和民眾的多少。而搜刮所得的具體數目,偏偏又受制於地盤的大小和民眾的多少,受制於血本家與民眾的關係。在這些彼此矛盾的因素之間,誰玩得高明,誰善於發揮儒家兵家和法家的智慧治民治軍治吏,在綜合平衡中爭取最大收益,誰就有希望攫取天下。
中國歷史上十四次人口大滅殺
遊 鄉
中國歷史上規模較大的人口滅殺事件,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