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9部分

聲與南宋朝廷的孱弱怯懦、屈膝投降,無不使他們感到悲憤。因此,慷慨悲歌、蒼涼悲壯成為他們筆下的主旋律,許多文人的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表現出悲愴激憤的情調。在這一時期,湧現出許多成就突出的詩(詞)人,如李清照、陸游、辛棄疾、楊萬里、范成大、姜夔、吳文英等。其中,陸游和辛棄疾分別代表了南宋詩與詞的最高成就,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也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南宋滅亡之際,湧現出以文天祥為代表的愛國詩人群體,他們的詩篇歷來是激勵愛國主義精神的教材。

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濟南人。她出生於一個愛好文藝計程車大夫家庭,其父李格非是學者兼散文家,以文章受知於蘇軾;其母出身於官宦人家,也有文學才能。李清照受到良好的文學藝術教育,幼時過目不忘,出語驚人,博覽群書,少女時代即以詩詞名噪一時,受到名家稱讚。她多才多藝,以詞著名,兼工詩文書畫,並著有《漱玉詞》和《詞論》,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很高聲譽。李清照主張“詞別是一家”,注重詞體協音律、重鋪敘、有情致的特點。她的詞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後兩期。南渡之前,她生活幸福,婚姻美滿,因而前期的詞主要描寫傷春怨別和閨閣生活,流露出她對愛情生活的嚮往和對大自然的喜愛,表現了女詞人多情善感的個性。如《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一剪梅》(花自飄零水自流)等。南渡之後,因國破家亡、顛沛流離,她後期的詞表達了她對故國往事的深情眷戀,充滿了濃重感傷情調。如《聲聲慢》(尋尋覓覓)、《永遇樂》(落日熔金)、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等。李清照的詞主要繼承婉約派的詞風,有時還兼有豪放派之長,獨具一家風貌,被後人稱為“易安體”,對後世的影響極大。她的詩現存十餘首和一些逸句,往往出語豪邁,不讓鬚眉。最著名的是《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逸句如“南渡衣冠少王導,北來訊息欠劉琨”等。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他出生於仕宦家庭,自有受到良好教育,十二歲就能詩善文。陸游自少年時即深受愛國思想的薰陶,在政治上主張堅決抗金,收復失地,因而一直受到投降派的壓制。直至晚年退居家鄉,收復中原的信念始終不渝。他一生創作詩歌很多,今存9300餘首,是兩宋時期留存作品最多的一位詩人。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老學庵筆記》等。他的詩題材廣泛,內容極為豐富,或抒發政治抱負,或反映人民疾苦,或抒寫日常生活,或批判統治集團的投降政策,風格雄渾豪放,曉暢平易,表現出憂國憂民的情懷和渴望恢復國家統一的強烈願望,充滿著愛國主義激情。他曾深受江西詩派的影響,廣泛學習前人之長,尤其尊崇屈原和杜甫。他的詩在體裁上無體不備,各體俱工,更擅長近體詩。《關山月》、《書憤》、《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遊山西村》、《臨安春雨初霽》、《示兒》等均為後世所傳誦。他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愛國詩人之一,在當時和後世都贏得了廣泛的尊重。陸游專力於詩,但也擅長填詞,較多地受到蘇軾的影響。在現存的100餘首詞中,有部分作品同樣抒寫了激越的愛國情思,如《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釵頭鳳》是抒寫愛情的名篇,《卜運算元…詠梅》是詠物言志的名作。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吳郡(今江蘇吳縣)人。他出生於仕宦家庭,其父範雩終官秘書郎,其母蔡氏夫人出身名門。他幼承庭訓,十分聰穎,十二歲時已遍讀經史,十四歲已能詩善文。其後父母早亡,家境貧寒,仍好學不輟,於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中進士,累官至參知政事,在南宋詩人中最為顯達。范成大是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之一,曾深受江西派的影響,又廣泛學習中晚唐詩人的風格與技巧,博採眾長,自成一家。其詩題材相當廣泛,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尤其是他的近體詩,委婉清麗,意味深長,很有特色。最有代表性的是他出使金國時所作七十二首絕句和晚年退職閒居時所作《四時田園雜興》六十首絕句。他的使金紀行詩記述了途中的所見所感,表達了一位正直政治家的憂患意識與悲憤情感,如《州橋》、《清遠店》、《會同館》等。他的田園詩比較完整地反映了鄉村的生活面貌,既有農村秀麗風光和農家勞動生活的場景,也有農民遭受的沉重剝削和困苦生活。其《四時田園雜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