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把朕的那些用度也給減了不少,人也弄走了不少,沒**給你喝嘍。”
皇宮裡的講究很多,李淵更是一個講究的人,既然不操心正事了,自然要在吃喝玩樂上講究了。可是,李世民在一個月內連下了幾道旨意,讓長孫無垢將皇宮裡的宮女和宦官們都梳理了一遍,放出去了大量的人,上萬的宮女,一下子就放出去了一多半,而那些徵召來為皇子和李淵等享受派提供人奶喝的奶媽們,更是全部放了出去。李淵對此頗有怨言,雖然沒有把李世民夫妻叫過來訓斥,但平日裡的話語中,多是這樣調侃中的不滿。
唐瑛將這幾句話聽在耳朵裡,心裡撇嘴,面子上卻還是淡淡地在笑:“父親,不是女兒為皇上皇后說話,眼前這幾件事,他們做的對。**不是什麼好東西,喝了大燥,喝多了更不好。宮人們的遣散更是早該做的。前隋的時候,宮裡才三千多宮女,咱們大唐這才幾年呢,翻了好幾倍。以前是亂世,她們進來能暫時安身,陛下又仁慈,不忍她們流落吃苦。眼下已經太平,讓她們外出嫁人,是一舉數得的好事。我早對您說了,該減的就得減,減少的不僅僅是開支,也是不必要的麻煩。再說,皇后細心呢,您跟前得力的一個沒拿下,都給您留著,這外面侍候的,也是精挑細選過來的,不會委屈了您半分。”
李淵撇嘴,沒有接嘴。雖然心裡不樂意,但,這宮中到處都減少了服侍的人手,唯有他這裡反而增加了也是事實,他的不知足,不過是鬧性子罷了。
唐瑛時不時地輕敲李淵幾下,既是安撫,也是提醒,李淵不再犟嘴,她也不再提這些事,將話題拉回到剛才的話題上:“皇上在論功行賞呢,自然會有人不服輸,淮安王覺得他才獲得五百封邑,太少了,所以跟皇帝頂撞了起來。我倒是覺得,淮安王的鬧騰,怎麼這麼假呢?好像是事前做了準備似地,根本不符合他的為人。怕是,皇帝跟他串通起來,鬧給眾人看呢。”
李淵哼哼:“神通的脾氣朕還不知道?肯定是二郎的主意。哼哼,神通有大功與大唐,才給這麼點,其他人就可以名正言順地給少點了。這個二郎呀,其他事情上倒也罷了,就是這賞賜方面,老顯得小家子氣,又不是分軍糧,哪兒用得著這麼節省?”
唐瑛心想,敢情你以為大唐的土地都是你李家的,想幹嘛就幹嘛?李世民這麼做,還不是為了悄悄剝奪了那些吃白飯的飯碗,哼哼,若不是你弄出那麼一大堆的王侯來,李世民至於這樣跟李神通串通起來演戲嘛,他沒開殺戒,已經是非常非常不錯了。
心裡的想法不能對李淵說,這方面,她永遠無法與李淵達成共識。嘿嘿笑了兩聲,唐瑛安慰李淵道:“父親,您就別操心了,皇帝省錢省地,也是為了大唐嘛。再說了,女兒也曾立下那麼多大功勞,這一次的大封賞,555555555,皇上根本就沒提我,若說委屈,我才委屈呢。”
李淵一聽,鼓鼓眼睛:“太不像話了,居然不好好賞賜一下朕的好女兒,朕要找二郎算賬。”
“噗。”知道李淵緩過來了,在跟自己開玩笑,唐瑛很配合地笑出聲了:“好啦,我跟您開玩笑呢。眼下我是公主,皇帝想賞都找不到名目了。再說,前幾天,皇后還讓人給我做了幾身新衣呢。”
李淵也知道唐瑛不會真的想要什麼封賞,不過是在逗他高興,順著唐瑛的話,他是哈哈一笑,一語雙關道:“皇后對你好,朕也就放心了。”
李世民的論功行賞,並不是幾天內做完的,而是一直在做,論功,就是要實實在在地核算功勞,這一核算下來,時間就長了,於是,武德九年九月開始實施的論功行賞,到了貞觀元年的年中,才算完成。
這一過程中,不少人得了好,更多的人卻倒了黴。沒法子呀,誰讓他們不曾跟著曾經的秦王殿下打天下,沒有軍功,沒有出謀劃策,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手中的良田美地和那些公侯爵位離開了自己。
一朝天子一朝臣,在這種嘆氣中,絕大多數人選擇了沉默接受,也有沒眼色的人,這些人,無一例外得到了“重點照顧”,不是打道回府,就是沒了下文。至於更嚴重的不滿人員也有,這些人採取的手段比較積極,下場自然也比較悲慘,比如王君廓,比如李藝,無一例外地倒斃在了異鄉,還揹負了造反的名聲。
瓦崗三年 第五百二十五章 謀策
第五百二十五章 謀策
論功行賞的同時,李世民讓長孫無忌夥同杜如晦做了一件天下人瞠目的事——考官,從長安城裡的大小官吏開始,無論是原來東宮裡的,還是太極殿中的,或者是秦王府裡的,每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