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英道:“牛將軍欲渡江須得備足一月糧草。”
牛二一細問,這才知道:原來旅糧城雖然是個軍事要塞,但也是個僻壤之所,不便屯兵。軍旅出入此城,必備足一個月米糧,否者將在途中餓死大半。故而,旅糧城才因此得名。
三江諸侯聽得殷商發十萬大軍南下,皆屯兵各守自家門戶,可惜旅糧城這樣一個三江隘口的軍事要塞只落得老兵殘將戍城把守。鬱摩達出城迎戰之時,江淮英在城上觀戰,見鬱摩達連一個照面都沒過去,就死於陣前,便到總兵府勸總兵大人開城投降。這個總兵本是個膽小之人,他命江淮英出城迎接天兵入城,自己卻自尋短見,遺為笑柄。
江淮英將旅糧城周邊的情況表明之後,又說道:“現旅糧城內尚有足資糧草,若隨軍而行,可保三萬大軍渡江無憂。”
牛二見江淮英是個“本地通”,又忠心耿耿,自己軍中正缺少嚮導,便暫命江淮英為前軍先鋒官,率兵一萬突前。
話說牛二揮師南下,一路上摧城拔寨,勢如破竹。月餘,便來到兩江交匯之關塞——泗水關。
牛二將三萬大軍依泗水沿江駐紮,與泗水關隔江相峙。這裡通往泗水關的唯一一座木橋已被燒燬,沿江渡船也已被泗水的官兵收去,在城下用鐵索鎖住。
牛二見泗水關依泗水築城,若率兵從正面攻城將多半溺死江中,餘下即便攻到城下,若想攻破城門,也將損兵殆盡,於是便與江淮英商量對策。
江淮英道:“泗水關若想渡江而攻之,則是兵家之大忌,萬萬不可。為今之計,只能另闢蹊徑,繞行至泗水關的南面,關南無城牆圍護,可長驅直入,此關可得也!”
牛二問道:“若繞行需多少日?”
江淮英道:“若取道上游壺口險路,少則兩月,多則三月。”
牛二又問道:“尚有無其它路徑?”
江淮英道:“若旱路繞行,別無它路。”
牛二遂以江淮英為前導,點精兵五千,上循壺口繞行。
話說又過了一個月,李雲豹率領五萬中軍浩浩蕩蕩來到泗水,見前軍沿江紮營,並無攻城之意,怒道:“前軍到此已有月餘,竟不見興兵攻城。如此怠兵,空費糧餉,誤我討伐三江之大計,速叫牛二前來見我!”
牛二手下的一位副將趕緊應道:“啟稟李元帥,我家牛副帥並不在軍中。”
李雲豹聞聽罵道:“這牛二,膽敢居功自傲,擅離職守。待我修書奏明聞太師,必治他個臨陣脫逃之罪!”
李雲豹正在怒罵不休,忽聞泗水城內號炮震天,但見城上旌旗搖動,一隊戰船從城下依次而行,直奔這邊駛來。
李雲豹一見,驚出一身冷汗,忙號令軍中,準備迎戰。
這時,軍校過來稟報:“船隊打的是牛副帥的旗號!”
李雲豹一聽:嗯——這是怎麼回事?
欲知詳情,且聽下回分解。
第六十九章 英雄揮師凱旋
第六十九章英雄揮師凱旋
上一回說到:李雲豹見一隊戰船張旗襲鼓向這邊駛來,忙下令準備迎戰。忽聞軍校來報:“船隊打的是牛副帥的旗號!”李雲豹一聽,心說:嗯——這是怎麼回事?
怎麼回事?原來:牛二跟江淮英率五千精兵朔江而上,行至第十天,來到一個較為偏僻之處。這裡兩岸綠樹重生,水流和緩,正是渡江的好去處。牛二命士兵砍伐樹木,作成木排,又用山藤和竹皮擰成兩根百十米長的繩索,將兩根繩索系在木排的兩端,派一個會泅水計程車兵引著繩索泅水過河,將繩索拴在對岸的樹上。這樣,兩邊計程車兵來回牽拉木排,僅三天的工夫,就將五千兵馬安然渡江。
牛二帶領五千精兵沿山路潛行,一路上偃旗息鼓,神不知鬼不覺,僅用了十多天的時間,便來到了泗水關的南面。牛二命士兵白天隱蔽在山中休息,到了晚上三更時分,突兵偷襲。守城計程車兵哪能想到天兵會從背後殺來,死的死、降的降,天還沒亮,泗水關已掌握在牛二的五千精兵手中。
天一放亮,牛二在城中安撫百姓,將五千精兵分成兩隊。一隊由先鋒官江淮英率兵馬兩千在關外山口駐紮,防止諸侯援兵來襲。另一隊由牛二親自帶三千士兵把守城池,只待李雲豹的中軍大隊人馬一到,派戰船接主帥兵馬入城。
話說李雲豹進了泗水關,在官府大門外豎起“帥”字大旗,此時他正招集手下眾將商議如何分兵剿滅三江諸侯之事,忽聽門外衛兵來報:“各路諸侯在府門外頭頂降書前來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