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拉伯女人的菜筐。一位士兵粗粗翻看了一下我的攝影包,就放我和奧麗特過去。穿過隧道,就是著名的猶太教聖蹟——哭牆(WailingWall,又稱西牆)。

奧麗特告訴我說,公元前十一世紀古以色列王大衛統一了猶太各部族,建立了以色列王國,定都耶路撒冷。到了公元前十世紀,大衛王的兒子所羅門繼位,他用了七年時間,在耶路撒冷的錫安山上建造了第一座猶太教聖殿,即所羅門聖殿。它壯觀華麗,所羅門親自主持了聖殿的落成典禮,並代表全體臣民向神主祈禱,這一盛大節日延續了兩星期,聖殿的建成,不僅使所羅門威望大增,而且成為以色列人崇拜的聖地。教徒們來此朝覲和獻祭者不絕,從而成為古猶太人政治和宗教活動的中心。公元前586年,巴比倫人攻佔耶路撒冷,聖殿付之一炬,以後重建。可又被古羅馬人燒燬。阿拉伯人在此基礎上蓋了阿克薩清真寺,僅剩這一堵殘牆。可猶太人仍然珍惜之,這段牆被視為猶太人信仰和團結的象徵。據說羅馬人佔領耶路撒冷時,猶太人常聚在這裡哭泣。此後千百年來,世世代代的猶太人常從各地來此號哭,以寄託其故國之思,這與中國古代《詩經》中所抒寫的黍離之感相似,此牆因名“哭牆”。如今,每逢猶太教安息日,還有人到哭牆去表示哀悼,進行祈禱。奧麗特說她小時候就常常跑到這裡偷看猶太人許願的紙團。

“哭牆”有鐵柵欄把前來的男女分開,幾位身著黑衣留小辮子、身後拖兩條長繩的“黑衣猶太”朝我大吼“薩巴斯(Shabbath)”,一群只有六、七歲的小孩指著我身上的相機,頗認真地說“薩巴斯”。一幫“黑衣猶太”圍著奧麗特大喊大叫並作怪樣。我大惑不解,問奧麗特怎麼了。她臉紅紅的不肯說。在我再三追問下她說他們在罵她,極難聽的罵人的話,。因為她在安息日身背攝像機拍照,薩巴希伯來文意即“休息”,猶太教每週一天的“聖日”,據《出埃及記》所述,上帝訓示摩西:以色列人應刻勞作六日,第七天休息,作為與上帝所立的盟約;凡褻瀆聖日者,應受死刑。猶太教規定該日停止工作,專事敬拜上帝。身背攝像機拍照。奧麗特說,這些“黑衣猶太”自詡為最純正的猶太,他們只講希伯來語和伊地語(Yidish ,一種與德語接近的語言),男人只念經,女人除生孩子做家務外,還外出工作掙錢,他們在安息日不工作,因此也不許我們拍照。

在“哭牆”以北的猶太人居民區闢有一處記錄猶太人歷史的遺蹟陳列區。穿過該區是著名的大衛王塔。大衛,Dawid或David,為以色列——猶太王國國王(約公元前1000—約公元前960),本猶太部落首領,繼承掃羅Sanl的事業,打敗腓力斯,合併北方以色列,建立了統一的以色列—猶太王國。在位期間,他加強國家政權,建設常備軍,對約旦河以東各部落作戰,定都耶路撒冷,興建華麗王宮、耶和華神廟,力圖統一全國宗教信仰。《聖經·舊約》中把他描寫成戰勝腓力斯人的英雄,統一以色列·猶太的賢君,並被譽為編制獻神頌歌的音樂家和詩人。

再往前是猶太死難者紀念館,紀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納粹屠殺的600萬猶太死難者。紀念館旁邊是著名的大衛王之墓。同樣,由於是安息日,嚴禁拍照。

走出大衛王之墓(Tomb of King David),我指著門框上的一條小木塊問奧麗特這是什麼。因為在以色列的所有門上都有這樣的小木條,甚至在現代化的希爾頓飯店也不例外。奧麗特告訴我這是一種古老的神符。公元前586年,新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攻佔耶路撒冷,滅猶太王國,燒燬聖殿,俘大批猶太人而歸,史稱“巴比倫之囚”,從此結束了猶太人在巴勒斯坦立國曆史的最。公元前64年,羅馬帝國的鐵騎闖進了巴勒斯坦,對猶太人實行鐵和火的野蠻統治與鎮壓,倖存的猶太人絕大部分被驅趕出或逃出巴勒斯坦,流向世界各地,從而結束了這個民族在巴勒斯坦生存了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大批猶太人流亡北非,受盡埃及人的欺侮,上帝為猶太人的苦難所感動,決定懲罰埃及人,降以十大災難。其中一條就是殺盡埃及人的長子。上帝告訴猶太人的首領摩西,讓他在所有猶太人的門框上貼上神符,以保他們的長子無恙。以後,摩西率猶太人返回耶路撒冷,神符的習俗傳流至今。據《出埃及記》載,摩西率以色列出埃及時,上帝命令宰殺羔羊,塗血於門楣之上,以便天使擊殺埃及人長子時,見有血之家即越門而過,故亦稱“逾越節”。

在基督教居民區,奧麗特帶我看了“耶穌見母處”、耶穌墓及耶穌墓所在地的聖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