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到河北紮營,逼近起義軍。起義軍趁勢發起攻擊,多隆阿派騎兵截殺,起義軍撤走。多隆阿的騎兵追到長陀灣。
10月19日,多隆阿揮軍進攻起義軍精銳部隊集結地蘇家溝,連戰四天,於10月22日攻克蘇家溝,斬殺五千名起義軍,還抓獲大批俘虜。接著進軍渭城灣,斬殺一萬七千人,起義軍大部西奔甘肅。
總督熙麟呆在甘肅東部邊界的慶陽,護總督恩麟則呆在西邊的蘭州,起義軍所到之處,沒有清軍阻攔,平涼和固原一帶,井舍都成廢墟。
陶茂林在眉縣擊敗四川的順天軍,進攻眉縣以東的槐芽鎮和白家凹,攻佔了起義軍的堡壘,然後挺進西北方,逼近鳳翔,在七里河修築壁壘,鳳郡的形勢平靜下來。知府張兆棟因防守鳳翔而出名。清廷將陶茂林提拔為甘肅提督,多隆阿改任西安將軍,三十七歲的天津人曹克忠出任河州鎮總兵。
曹克忠領兵渡過渭河,攻擊白起營和馬家埠,佔領這兩處以後,關輔一帶稍稍平靜。
清廷再次下詔,催促多隆阿派兵增援甘肅。陶茂林奉命拔營越過隴縣,揮師北上,與雷正綰部一起攻打平涼。
11月17日,四川順天軍攻佔周至。11月28日,曹克忠的部隊在白吉原打了個大勝仗,起義軍西奔固原。11月29日,雷正綰部從永壽北上邠州,也就是現在所說的彬縣。起義軍解圍西撤。
從此以後,陝西的回民起義軍為了避免與多隆阿軍交戰,逐漸向西邊轉移。
這時,寧夏府發生了漢民與回民的爭鬥,兵備道侯登雲訓練民團守備。將軍慶瑞認為應該安撫,上奏彈劾侯登雲,勒令安民團練部隊繳械。這裡的寧夏府,就是現在所說的銀川。
12月4日,回民起義軍攻佔寧夏府城,侯登雲喪命,漢民全被斬殺。慶瑞就在幾里之外的滿城,置若罔聞。
12月5日,靈州回民起義,佔領州城,攻進滿人軍營,繳獲大量物資,捆載而去。這個靈州,就是現在寧夏自治區的吳忠。
清廷得到報告後,頒下嚴旨,斥責慶瑞,催促熙麟趕赴蘭州接受總督官印。又命令陝西巡撫英桂調撥一千名湘軍駐紮陝西與寧夏交界處的定邊,命令直隸總督劉長佑挑選兩千人組成的勁旅,由提督訥欽統領,增援寧夏。
自從1862年陝西發生回民起義以後,起義軍派人四出聯絡,於是甘肅東北部義軍四起,在靈州與固原之間的同心城,以及同心城東南方約一百里處的預旺城,都有回民舉起義幟。同州城西南約三十里處有個金積堡,###教哲派第五代教主馬化龍在這裡舉起反清義旗,設立碉卡,訓練部隊。
起義軍攻佔寧夏府城後,姓赫的首領派使者迎接馬化龍進城,回民們跪在道路左側,俯首聽命。
馬彥龍和馬佔鰲在蘭州西南約兩百里處的和州起義,向東進軍,攻佔狄道,即現在所說的臨洮。在蘭州以西,則有馬桂源和馬本源在西寧起義,趕走總兵和知府。馬桂源自任西寧知府,馬本源自封西寧鎮總兵,辦事大臣玉通無法制止。後來馬文祿佔據肅州,即現在所說的酒泉,自稱兵馬大元帥。蘭州東南方的岷縣、渭源、臨洮和東方的安定、會寧、靜寧,以及西南部的循化,都有回民起義。甘肅從西到東,都燃起了起義的火焰。
面對甘肅全省的起義軍,多隆阿感到兵力不足。他得知湘軍在江蘇已對天京合圍,東南戰事漸漸順利,便請清廷讓兩江總督和巡撫抽調兵力趕赴陝西,並且催促石清吉的湘軍向西開進。
269
多隆阿的部隊一直在西安周邊作戰,由於多隆阿本人一直是抱病指揮,而清廷還要他兼顧甘肅的軍事,因此他對於陝西南部的起義軍,實在是無力兼顧。
駱秉章推薦的能人李雲麟,由於母親去世,迴歸鄉里。清廷將陝西南部的軍務交給劉蓉指揮。8月12日,清廷命令駱秉章派部隊跟隨劉蓉增援陝西南部。8月15日,清廷任命劉蓉為陝西巡撫。在劉蓉到任之前,由陝西按察使張集馨代理職務。
1863年,同治二年(17)
清廷命令劉蓉率領先後增援陝西的所有部隊,先去解漢中之圍。漢中是個繁榮富裕的大郡,自從四川順天軍會同陳玉成的殘部,與當地起義軍聯合,環城修建軍營,城內已是壁壘森嚴。
毛震壽膽小怕事,藉口軍餉難以為繼,辭去官職。援軍中都是武將,拿不出對策,互相觀望,讓起義軍有了喘息的時間。順天軍佔據洋縣以後,已經引得幾十萬名起義軍從湖北開來,直接進軍漢中。毛震壽率部駐紮漢中東北方五十里處的城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