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1部分

出一封密札來,兩頭加封,雙手呈上。趙佶見他如此鄭重其事,微覺詫異,待從內侍手中接過來一看,頓時作色,急急向高強問道:“愛卿,此事果真?得無妄人冒名為之乎?”

高強恭敬道:“陛下,此人當日為遼國光祿大夫,臣大觀中奉使遼國時,曾與彼講談甚歡,決計不會有錯。此人家世漢人,平素多結燕中豪傑,只因家事內亂,不容於人,故此憤而投來我大宋,欲期恢復燕雲之地。其居遼國多年,且為高官,遼中燕地虛實盡知之,我朝得此一人,便得遼國全境之虛實,實乃幹載難逢之時機也!臣故此冒昧進言,請議平燕策!”

這番對話,旁邊的宰執眾大臣都聽的明白,只因內容太過驚人,以至幹高強說完之後,殿上竟一片沉寂,包括皇帝趙佶在內,人人都被這個年輕的樞密副使的提議震得目瞪口呆:平燕!收復燕雲!這一件事,自從後晉石敬塘割地給契丹之後就是中原人的夢想,太祖想作而不能作,太宗、真宗作了而沒作成,以後的各代君臣,基本上連想的念頭都沒有了,神宗皇帝時變法強國強兵,卻也只能先打打西夏,對於遼國的虛張聲勢都只能報以退讓隱忍,燕雲十六州,這名字幾乎已經隱在雲中,離大宋的君臣越來越遠了,卻被高強這樣一個二十出頭的少年大臣一下子端到了面前!

在座的畢竟都是官場上打滾幾十年,手掌大宋大權的人物,雖然開始時莫名震撼,過了片刻倒也回覆過來。一干老油子一經恢復理智,第一反應就是先閉上嘴,去看皇帝的反應,要知道這種大事。不是宰臣能作主的,還得皇帝拍板,倘若自己開口在先,和皇帝唱起了反調,那前景可不大妙。

趙佶果然沒有讓這些眼觀鼻、鼻觀口、但是卻不知如何竟能瞭解到他天顏的宰執們失望,一時無語之後,趙佶將御案一拍,擊節道:“好!妙極!高樞密能以國事為重,懷來遠臣,使我得窺遼中虛實,祖宗故地終有迴歸中原之望。誠為國家之幸,朕之幸也!”他說著說著,激動起來,站起身繞過龍案,走下丹墀拉住高強的手,向他、也向周圍的宰臣們大聲道:“倘能於朕及眾位愛卿手中,收復燕雲,廢止歲幣五十萬,則朕日後見了藝祖皇帝的面,亦可無愧矣!”

第十二卷 燕雲中篇 第三章

“政和元年六月壬戌,帝見李良嗣於崇政殿,殿中侍從五宰臣二樞密得與其事。語不得出。俄爾帝降御筆,補授李良嗣朝請郎,為樞密院燕雲房副承旨,賜姓趙。蓋樞密原僅十二房,今則十三房矣。”

在徽宗朝的起居注上。當值起居舍人留下了這樣的記載。除此之外,關於此次會面的話語和所作出的決策,外人無一得知,即便是參與當日會面的宰執大臣們,也都對此諱莫如深。不過,從這一天開始,樞密院中就多了一名“疑似”宗室的承旨,名叫趙良嗣,所管部門便是新設立的燕雲房。

之所以搞的這樣機密,實在是高強再三要求,並強調其重要性所致。敵國大臣來歸,並且獲得不小的官銜,這等事屬於極度機密,尤其是在宋遼之間名義上還是兄弟友邦的情況下,收容敵國叛逃大臣這種事,絕對是高度機密的。然而高強清楚的記得,在歷史上北宋朝廷對待李良嗣來歸這件事情極不謹慎,遼國在汴梁是有常駐使節的,他們很快便發覺了這件事,並且前來索討,使得北宋廷陷於被動之中,只能厚著臉皮抵死不認。遼國當時已經顯出頹勢,當然不能拿厚臉皮的北宋朝廷怎麼樣。但是這無疑給遼國提了一個醒,南邊的鄰居敵意甚濃,極有可能在自己遇到困境時從背後捅上一刀。

之所以將這件事的洩密歸咎於北宋朝廷自己的不謹慎,而不是遼國情報人員的高效率,乃是因為在歷史上,北宋還曾經在燕京收復之後收容了背叛金國的封疆大吏張覺,結果這件事不但被金國得知,而且連張覺被隱藏在燕京甲仗庫這樣的細節都探了出來。同樣的收容叛逃大臣,同樣的嚴重洩密。這就不能說是偶然了,只能說北宋朝廷這些士大夫甘在心性和制度上都極為不適合秘密工作,大大咧咧地就把情報給洩漏了。

懲於前鑑,高強自然不能重蹈覆轍,因此在事先獻上了平遼之議的情況下,他呈請皇帝將李良嗣賜姓,當作是任用的宗室旁支對待,而絕口不提其真實身份。為了保密,他甚至將負責記錄皇帝起居言行的起居舍人都給攆了出去,當時在崇政殿中除了皇帝和七位大臣,外加李良嗣之外,連一隻耗子都沒有。用這樣的方式,高強不但強調了保密的重要性,同時也使得皇帝對待收復燕雲這件事多了幾分慎重,少了幾分輕佻——你瞧,只是接見一個逃人,居然弄這麼大陣仗,好玩吧?趙佶對此不僅僅是覺得好